作品介绍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作者:诺曼·斯通     整理日期:2014-08-31 11:49:53

在欧洲大陆,法德之间早已存在对抗的关系。俄国实力渐增,奥斯曼帝国濒临解体,欧洲以外的世界似乎都处在分崩离析之中。柏林虽然被称为是当时世界的雅典,但德国对俄国的快速发展恐慌不已。与英国争霸全球的德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一支直指英国各港口但却完全没有必要的海军。就在这样的各国关系中,萨拉热窝事件开启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的欧洲就像是一尊众人仰慕的巨像,4年之后,这片大陆面临着从经济到社会,从生活到梦幻的灾难性破碎。
  诺曼?斯通在这本《一战简史:帝国幻觉》中,改变了以分析为主的历史专业写作方式,转而以叙事为主,加上新颖独到的见解,简明清楚的勾勒出“一战”这个二十世纪最重大、最复杂的论题。
  作者简介:
  诺曼·斯通(NormanStone)
  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撒切尔政府顾问,首相演讲稿撰写人。现任土耳其比尔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获英国沃尔夫森历史写作个人奖(WolfsonHistoryPrize),方塔那欧洲历史奖(FontanaHistoryofEuropePrize)。曾出版过《二战简史》(WorldWarTwo:AShortHistory)、《大西洋的敌人》(TheAtlanticandItsEnemies)、《东线1914~1917》(TheEasternFront1914~1917)、《欧洲转型1878~1919》(EuropeTransformed1878-1919)、《血与火》(Blood&Fire)、《另一个俄罗斯:流亡体验》(TheOtherRussia:ExperienceofExile)。
  目录:
  目录: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序言
  第一章爆发/001
  第二章1914/045
  第三章1915/085
  第四章1916/123
  第五章1917/153
  目录:
  图片索引
  地图索引
  序言
  第一章爆发/001
  第二章1914/045
  第三章1915/085
  第四章1916/123
  第五章1917/153
  第六章1918/203
  第七章结局/239
  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诺曼·斯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历史学家之一。
  《旁观者》周刊
  (Spectator)
  犀利却能说服每一个人。
  英国《独立报》
  (Independent)
  一针见血,不可思议的“一战”细节。
  《卫报》诺曼·斯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历史学家之一。
  《旁观者》周刊
  (Spectator)
  犀利却能说服每一个人。
  英国《独立报》
  (Independent)
  一针见血,不可思议的“一战”细节。
  《卫报》
  (Guardian)
  发人深省,新颖独到,这恰好就是伟大历史著作的标志。
  《旗帜晚报》
  (EveningStandard)
  在这么少的篇幅解读这个复杂的主题,很多冗长的著作都没有做到如此清晰。
  《今日历史》
  (HistoryToday)
  有力辛辣,不可思议的细节。
  皮尔斯?布伦登
  (PiersBrendon)
  英国历史学家《大英帝国的衰落》作者
  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把历史写得简洁又有力。
  安德鲁?罗伯茨
  (AndrewRoberts)
  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序言
  1900年的西欧,或更确切地说是西北欧,似乎已经掌握了终结历史的秘诀。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奇迹。19世纪50年代出生在西北欧的人们,经历了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巨大的“飞跃”。而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将军就诞生在他们中间。这是以马和马车作为交通工具开始的一代人,到了1900年前后,他们却用上了电话、飞机和汽车。与此同时,其他文明古国却都病入膏肓,甚至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中国也正在解体。西欧的几个帝国接管了世界的大部分地区。
  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可不是一个蠢货。1904年时他就宣布,英国人会像“永远”生活在那里一样,去统治印度。
  在德文名著《源于幻觉的战争》(WarofIllusions)中作者指出帝国愿景只是一种幻觉。确实,就在1904年到1914年这10年间,英帝国统治的许多地区逐渐变成了数百万英亩却又毫无价值的不动产,其中有的地区难以统治,有的地区则不值得统治。在随后的30年里,大英帝国又陆续丢掉了印度和巴勒斯坦。
  参战的各国政府都假惺惺地宣称它们的行为是在保家卫国,其实,它们正在做“帝国梦”。在1914年,最后一个非欧洲的庞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正在逐渐崩溃。当时,从理论上来说,它的疆域从摩洛哥一直延伸到了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包括埃及、阿拉伯半岛,以及高加索地区。即使是那个时候,石油也已经变得非常重要:英国海军在1912年时就开始采用石油来替代煤炭。巴尔干半岛各国之所以重要,也完全是因为它们挡在了通往君士坦丁堡的交通线上(在当时,就连土耳其人也把它称作君士坦丁堡)。凑巧的是,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段时间住在一个能够眺望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房间里。海峡中散布着各种船只,从油轮到拖网渔船,它们昼夜不断地通过这里,数量惊人。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欧亚大陆的咽喉,我在当时所看到的情形和1914年时是一模一样的。
  也许,除爱尔兰以外,“一战”后的多个和平条约所产生的唯一持久成果,就是现代国家土耳其的诞生。在1919年,列强利用土耳其境内的同盟,比如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试图瓜分这个国家。不过,令许多人惊讶不已的是,在一场著名的、史诗般的战斗中,土耳其成功地击退了协约国及其同盟,重新赢得了独立地位。随后的现代化进程(不得不被称为西方化),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照样成就斐然。1995年,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巴尔干半岛各国的研讨会,这次机缘把我带到了土耳其,并让我留在了这里。我要感谢比尔肯特大学(BilkentUniversity)校长阿里·多拉马哲(aliDogramcai)提供的帮助。在被称为“欧洲空间”的土耳其,比尔肯特大学是第一所私立大学,它的成功显而易见,并在随后的岁月里作为一个榜样被广泛效仿。在土耳其,我得到了非常多的善意帮助,因此,能够很容易就理解上了年纪但睿智的帕夏冯·德·戈尔茨在描述他漫长人生经历时所说的话。戈尔茨与奥斯曼土耳其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是一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高级军官。他说,他在土耳其“发现了一片新领域,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
  





上一本:和珅:帝王心腹 下一本:明治维新的国度:旅日学者宗泽亚又一力作、清日战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的作者是诺曼·斯通,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