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讲学札记


作者:钱穆     整理日期:2014-07-04 11:20:55

1949年至1964年,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期间,所开课程计有“论语”“孟子”“中国通史”“中国经济史”等十余种,同时期在校内外所作学术讲演,更是不可胜数。1953年至1963年间,叶龙先生入读新亚,受业于钱穆,详尽记录和整理堂上讲课和学术讲演。20世纪70年代,叶龙先生择题外独白和讲学插叙语义精辟者,整理编写,经钱穆先生删改润饰,所计百余条讲学札记,分为思想与学术、历史讲论、文学评述、为学与做人、人物点评等五大类。每则“札记”均为已出版钱穆先生诸著作中所未见,简短但发人深省,极富学术和文化价值。下篇刊载钱穆与叶龙师徒二人的来往书信,从这些书信及叶龙为每一封书信增补的“案语”,可得知钱师生前对学生的爱护及提携,以及他在学术界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附录辑录叶龙为钱穆撰写的报刊专题文章,多方面描述钱穆为人及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包括著述及教学生涯的介绍、他对新亚书院的情意,以及其晚年人生课等。
  作者简介:
  讲授者简介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钱穆著述颇丰,专著多达80种以上,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思想史》《中国经济史》等。记录整理叶龙,香港能仁书院前院长、能仁哲学研究所及中国文史研究所前教授及前所长。新亚书院哲学教育系及新亚研究所毕业,曾师从钱穆多年。后获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文学士、教育文凭、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历任中学及大专文史科教师,讲述先秦诸子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史、史记导读、明清古文研究及中国佛教史等科目。著有《桐城派文学史》《桐城派文学艺术欣赏》《中国古典诗文论集》《王安石诗研究》《孟子思想及其文学研究》及《中国、日本近代史要略》等。
  目录:
  上篇钱穆讲学札记
  壹思想札记
  贰历史札记
  论史评史类
  历史考据类
  农业经济类
  叁文学札记
  肆为学与做人札记
  伍人物点评札记
  下篇钱穆信函遗墨
  附录回忆钱穆先生
  我们的家长——钱穆先生
  论天人合一:宾四先生的亲身领悟上篇钱穆讲学札记壹思想札记贰历史札记论史评史类历史考据类农业经济类叁文学札记肆为学与做人札记伍人物点评札记下篇钱穆信函遗墨附录回忆钱穆先生我们的家长——钱穆先生论天人合一:宾四先生的亲身领悟钱穆大师的教学及著述生涯钱穆先生轶事——纪念钱穆宾四先生逝世一周年钱穆宾四先生淡泊名利的一贯风格钱穆宾四先生百年冥诞感言繁体版编后记出版后记上篇钱穆讲学札记思想札记·欲考《礼记》成书之年代,有一方法,即将《礼记》拆散,就其四类再告细分,从而定其时代。余意《礼记》当出于孟荀之后。·讲义理之学,不可一概避开考据不谈。如姚际恒作《礼记通论》,将《小戴礼》四十九篇一一找出证据,是其精细处。此即义理与考据并重也。·《论语》中所论,并未及人生之起源与归宿、意义与价值。其所论只是针对社会人生,加进一份理想。孔子所希望者,即世间有一部分人,即所谓士者,来担负此理想,孔子为之“士教”,而非宗教主,其不同于释耶者在此。·陆贾《新语》无非喜说无为,但又不违背儒家。陆贾文中无疑存有道家意味,似将儒道两家思想汇在一起。故如肯定陆贾乃一儒家,颇有问题。秦汉以后之儒家变化极大,乃沿袭《吕氏春秋》之路而下,已杂糅融合有各家之思想。·近八百年来,学术上有程朱陆王之争,有汉宋之争,而所争均以朱子为中心。陆王反朱子,然并未触及朱子之真面貌;汉学家反宋学反朱,亦未能说出朱子真相。黄梨洲、百家父子及全祖望三人完成《宋元学案》。然黎洲属王学,其讲述朱子便有所偏;全祖望亦偏于陆王,故《宋元学案》乃以陆王立场反朱子者。学者苟单从《宋元学案》来了解朱子,便难免有所偏。·学者如单从陆王研究理学,便不能了解朱子;然如本朱子立场来反对陆王,亦非是。盖朱子讲学在前,本不为反陆发也。又如站在朱子或陆王一边来看宋学,亦不能得其全,学者不可不注意。·王阳明讲良知,并非讲大学;刘蕺山讲诚意,亦非讲大学。我所谓讲义理,不必兼讲考据者在此。·近两日胃疾,卧床读崇祯时僧人释梦华《逆言》,书中批评儒道各家如庄老孟子及宋明理学诸家,皆甚佳,彼以佛经观点批评儒道,唯不限于某宗,评得语语中肯,实为一读通佛经及诸家学说之大哲通人。吾人如读通中国书,以之评核西方学说,亦无不可。·学者苟欲懂得王学,须先读《阳明年谱》,不当先看《传习录》;阳明如不早死,可能有王学之第四步、第五步之转变。江右王门所讲,甚有道理。·学者如欲学阳明良知学,首当从自己日常生活悟起,空言无益。·阳明之学非不可讲,然甚难普遍提倡。吾人苟欲研究阳明学问,须先了解其生活历程。清儒讲阳明学者,吾最喜李二曲。二曲著作亦多。如欲了解阳明,当先读其年谱,再读其诗文,继而读《传习录》,则能了知阳明一生及其学术精神所在矣。如读李二曲书,亦当本此意寻之。·苟能精读一书,自能启发自己之识见聪明。朱子教人首先读《大学》;阳明开始亦读《大学》;王心斋成学前无师友,平时只看《大学》一篇。·王心斋乃自极穷约中体验得人生真谛者。·讲黄梨洲思想渊源,特须注意刘蕺山,因两人实有精神相通之点,此点唯章实斋说得最明白。·余最喜黎洲《明儒学案》之自序。·桐城派自居为得宋儒义理之传。曾国藩师法桐城,其所讲人生大道理,均散见于其所作文章中。·《说文解字诂林》一书中,并无义理可言。“训诂明而后义理明”一语,非是。·每一个民族,均有其人人必读之书。自朱子起,六百年来人人必读之书为四书。《论语》、《孟子》为我国两千年来必读书。《大学》、《中庸》则为六百年来所定。余意《庄子》、《老子》亦当为必读书,固儒道两家已有两千年历史,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最久。·朱子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四书固当读。余意今日人人当必读《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四本书。姑名之曰“新四书”可也。·中国人之道理,万变不离其宗,均包含在《论语》、《孟子》、《庄子》与《老子》四本书中矣。·《庄子》有三十三篇,此书最难读。如能读通此书,其他书亦易读了。故读《庄子》可训练读古书之能力。·余自十岁至十二岁爱看小说,如《水浒传》,亦兼看金圣叹之注。余十七岁读《庄子》。读古书一定要兼看注。郭象注《庄子》最有名,但仍不易懂。清王先谦有《庄子集解》,亦可看。·中国佛家多读《庄子》,并有高僧作注。·余四十岁后作《庄子纂笺》,所引各家注凡三百家。历时两年完成。·庄子为战国时人,与孟子同时,惟孟、庄未曾晤面。孟子在政治上与各国关系多;庄子则少。最著者,庄子曾由好友惠施介绍见过梁惠王。此层,余在《先秦诸子系年》中已有详述。·余在香港,于一九五三年用白话撰《庄子小传》,述说庄子事迹,自认系惬意之作。·《庄子》共三十三篇,由晋郭象编纂成书。郭象以前,人谓《庄子》有五十二篇,但流传仅得三十三篇。计《内篇》七、《外篇》十五及《杂篇》十一。·《庄子》一书,其书名非著作者之名,乃学派之名称。因古人胸襟阔大,讲公理而不计个人名利。凡庄子弟子讲述乃师道理,或后学者发挥庄子之思想,均全并辑入《庄子》中。《内篇》始为庄子自撰;《外篇》为他人所撰;《杂篇》则为零碎未成篇之文。欲辨《庄子》一书之真伪,比较复杂。因书中有庄子亲撰者,有非庄子亲撰者;其中作品之撰成亦有早有迟。·一般言之,《庄子》以《内篇》七篇最好。《内篇》亦最难读;《外篇》较易读;《杂篇》有的亦难读,内容精要,但甚杂乱。·余意:老子在庄子之后,孔、孟、庄、老四人,孔子最早,孟子庄子次之,老子最后。但《庄子》之《外篇》中亦有较老子为迟的作品,因很多非庄子亲撰。其中《马蹄篇》,鲁索最为爱读,其实此文非庄子所作。但此文短而容易讲解也。·庄子之文章乃中国千古以来之好文章。吾人学韵文当读《离骚》;学散文当读《庄子》。但此两书亦为最难读之书。·余从前爱读《庄子》、《离骚》。只要喜欢,不懂暂且可不理。凡喜欢者,要懂亦会省力些。人当培养读书之心情,则必会产生读书之趣味。学习任何事物,必先喜爱之,才能变成懂。·庄子不但是旷代哲人,又是绝世大文豪。其思想高,文学亦高,但很难读。但吾人求学当永远向不懂之处钻研,才会有进步。·汉时人讲黄老之学,魏晋后才讲老庄之学。苏东坡曾说过,他尚有很多话想讲,后来读到《庄子》,才知道都被庄子讲完了。·郭象注《庄子》之文章也极好。余五十岁时才发现郭象注《庄子》亦有错处,正如朱子注《论语》亦有错处。其实郭象注《庄子》,部分是郭象自己思想,与《庄子》原书不同,乃自成一派。论史评史类·太史公写《史记》之伟大,在能对所搜集之材料知所取舍,评略得当。·中国自《史记》、《汉书》一出,后人无法再循此路加以创新。如杜佑《通典》、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能自辟蹊径,各创一格,故有其大贡献。·写史必须有体例。体有一定,例不拘常。如《史记》、《汉书》有《儒林传》;《后汉书》则有《文苑传》;至《宋史》另加《道学传》,清人评为不当,非是。·学史者,当兼能著史、考史、评史。如司马迁《史记》,对所采史料均加考据。如《五帝本纪》,如《伯夷传》,必考信于六义是也;亦有评史:如《货殖列传》,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即有评论。吾人读《史记》时,当以两种眼光注意其考史评史之处。至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史评史分为两途益易见。宋人重论史;清人重考史;今日学者偏重论史,然亦有极浓重之论史意见,此不可不知也。





上一本:当音乐停止之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与未来的世界 下一本:十月围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讲学札记的作者是钱穆,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