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白色土耳其


作者:丁丁     整理日期:2014-02-26 19:36:26

对大多数人来说,土耳其是蓝色的。蓝色的爱琴海,蓝色清真寺,蓝色的天空,还有周传雄那首《蓝色土耳其》。可周扬遇见的土耳其却是白色的。选择冬天前往土耳其,其实并不需要更多的准备和勇气。即使遇上欧洲三十年一遇的寒冬,可大雪覆盖伊斯坦布尔,才是属于少数人的风景。
  为什么旅行?周扬以为,旅游就是自由的具体表现形式;米琦则希望在最短的时间看最多的风景;小希的土耳其之旅终于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却又掉入另一个困境;美国女孩Laura反问为什么不旅行,只需要一个邀请,那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土耳其女孩Billur则通过接待四方游客进行心灵上的漫游。
  他们在白色土耳其疗伤,透视未来,寻找进入内心的风景。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是土耳其
为什么旅行?
米琦出现
转机
没有LP的旅行
一场大雪
第二章
在伊斯坦布尔发呆
遇到对的青年旅馆
没有计划的旅行
伊朗女孩的问题
索菲亚大教堂
没想到的搭讪
逛大巴扎第一章
  为什么是土耳其
  为什么旅行?
  米琦出现
  转机
  没有LP的旅行
  一场大雪
  第二章
  在伊斯坦布尔发呆
  遇到对的青年旅馆
  没有计划的旅行
  伊朗女孩的问题
  索菲亚大教堂
  没想到的搭讪
  逛大巴扎
  米琦的砍价表演
  离开伊斯坦布尔
  第三章
  月亮上的小城——格雷梅
  她的安静
  I’mnotaliar
  Cappadocia的洞穴酒店
  和美女一起浪费时间
  这一天,用一辈子纪念
  没想好怎样来爱
  追赶落日
  有没有为什么
  闯进荒野
  下一次旅行,还可不可以一起
  第四章
  爱琴海边的古迹——以弗所
  恢复一个人旅行的平静
  走进古城以弗所
  Laura的眼神
  爱琴海的另一面
  必须去诊所
  小说里的男主*nbsp;/
  Iloveyoureyes
  新的计划
  一条小鱼和一条章鱼的命运
  I’mfromtheworld
  第五章
  再回伊斯坦布尔
  当我不能为其所动时
  旅行的低谷
  和Billur的雷人对话
  进入了内心的景色
  透视未来
  附录
  土耳其私旅指南向回忆致敬
——《白色土耳其》阅读笔记
王筠竹/文
“为什么旅行?只要抬脚出发,终会有答案。”
  这是一部小说形式的私旅笔记。作者化身为小说主人公周扬,以一场未经计划的旅行和一群未曾期待能相遇的人为线索,一路发掘有意或无意被游人冷落的景色,一路聆听向回忆致敬
  ——《白色土耳其》阅读笔记
  王筠竹/文
  “为什么旅行?只要抬脚出发,终会有答案。”
  这是一部小说形式的私旅笔记。作者化身为小说主人公周扬,以一场未经计划的旅行和一群未曾期待能相遇的人为线索,一路发掘有意或无意被游人冷落的景色,一路聆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寻找这场突如其来的旅行的意义。书中没有惯常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综错复杂的角色关系、撕心裂肺的情爱纠缠。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那些略带忧郁的回忆。
  一边是无法安于享受城市中枯燥的上班族生活;一边是旅途中只宅在旅馆里发呆或喝茶,甚至在某一刻突然感到“我厌恶一个人醒来,躺在陌生的床上,身处陌生的城镇。”一边是极目所望尽览旅途美景,被以“在路上”为生活常态的美国女孩吸引;一边是旅行路上时时无法抑制的对成都这座“归属之城”的想念。一边是不负责任地同时和两个女人交往,一边是对旅途中遇到的女人们发自心底的真诚欣赏。旅行,尤其是一个人的旅行,往往被各种幻想充满。作者赋予周扬这个角色个性上的“分裂”,糅合了众多作者真实的、幻想的、羡慕的、不屑一顾的面貌为一体,这让周扬的旅行变得与众不同。或许这也正是作者使用小说形式来祭奠这场旅行的目的: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当事者难以自知自觉的个性“分裂”,并欣赏多重个性在同一个个体上碰撞、交汇时产生的美丽漩涡。
  文中的那些人和事,有多大程度的真实性已不可考。这只是一份私旅笔记。十余天的旅行,四个女人,四个阶段。相比较说教式的攻略性游记,这部作品中作者将旅途中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人都赋予了感情和个性,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寻,去亲自走过那些地方,看看自己在那里又会赋予那地怎样的感情。旅游热点、名胜古迹,它们都已经因为被太多人诠释过而丧失了其原本的颜色。而作者走过的地方,她眼中收纳的美景,都是那些一直以来独自美丽着的东西,带着一份落寞,正如作者遇到的那些女人一样。
  作品中出现的四个女人,和作者旅途中看到的种种景色一样,湮没在熙熙攘攘、聒聒噪噪地旅人群中,却又遗世而独立地美着。米琦——来自成都的闹腾姑娘,活力四射,马不停蹄地到处跑到处看,手里拿着一份丰富又精致的旅游行程表。小希——温婉深沉的少妇,和周扬一样是个矛盾体,一边是为了女儿忍受着与丈夫之间没有爱情的夫妻关系,一边是在旅途中对陌生男人的率性真诚。Laura——美国女孩,从小生活“在路上”,四处为家,但生活态度坚定,从未为此迷茫。Billur——土耳其年轻女房东,开放自家一间卧室接待来来往往的各国旅人,每天都在用全新的态度和眼光重新爱上她所在的城市。这四个女人,都是只有在旅途中才能遇到的女人,却又都是作者未曾期待过会在这趟旅程中出现的女人。毕竟,她的最初目的只是到土耳其去坐在旅馆里发发呆而已。已经说不清,到底是这四个女人的出现决定了作者这次旅行的不寻常,还是这趟不寻常的旅行本身决定了作者和她们的相遇。
  作者始终在问自己,为什么要旅行?
  “我坐在温暖的旅馆里,喝着红茶,看着匆匆吃完早餐的米琦。她裹上围巾,拉紧帽子。拉开门的那一刻,窜进来一股寒风。她就和风一起回头看我一笑,然后消失在门外的雪地里。”旅途中的充实和匆忙定是少不了的,不过再匆忙也有这么一双眼睛在把你当作尤物珍重着,再匆忙也找得到一个陌生又温暖的lobby让你窝着喝上一天的红茶,门外是等着你去探索的无尽新鲜。这是原因之一。
  “从没想到过,那拼图上的很多热气球在一片红色山谷前起飞的场景,那伴随整个童年梦境的画面,有一天,会真正出现在眼前。那副拼图,和我现在眼前所见,几乎一模一样。我真想拍拍童年那个我的脑门儿,告诉他,嘿,小朋友,你的梦想实现了。”同一时刻,周扬身边的小希泪流满面,“那块巧克力太美好了,那张糖纸上的图太美了。现在我看到的,就和巧克力糖纸上一模一样。一模一样。”很多旅行都关乎幼时的梦想,而与旅途中遇到的人分享相同或相似的梦想时,“分享”才更是分享。这也是原因之一。
  可是,又为什么是土耳其?
  “这一刻,我以为,我停不下脚步,是因这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我,我在寻找这另一个我。”这是周扬的内心独白。巧的是,伊斯坦布尔似乎就是一个用来寻找“另一个我”的城市。周扬和美国女孩Laura的相遇,源于Laura在旅途中读的一本书:《纯真博物馆》。该书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另一部名作《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似乎正是作者这趟旅行的模板。奥尔罕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中一开头便写道:“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便相信我的世界存在一些我看不见的东西:在伊斯坦布尔街头的某个地方,在一栋跟我们家相似的房子里,住着另一个奥尔罕,几乎是我的孪生兄弟,甚至我的分身。”土耳其是个积累着厚重历史、充满了忧伤的国度,这样的旅游地,正是一片适合独自踏上的土地。
  “我从小在伊斯坦布尔长大。原来没有住在这一片区,现在,这是我上班每天都要走的路,每次有客人来住我的公寓,如果有机会,我都会带着他们走一遍这条路。每一次和我的客人一起走在这条路上,我就像是用了另一双眼睛去看原本再熟悉不过的街和人。这时,我就跟第一次走在这条街一样。”伊斯坦布尔的女房东Billur如是说。作者在本书最后的旅游攻略中,将伊斯坦布尔用“她”来指代,丝毫没有违和感。因为这就是一座感性的城池,能够激起日复一日从小在此长大的住民每天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她,她充满了灵性。
  一直认为,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名胜古迹,甚至也不在于遇见了多少有趣的人和事,而是在于一趟旅行结束后,它在心里留下了多少可供怀念的回忆。那些所谓回忆,多不是一处美丽的景色,也不是某一张漂亮的面孔,也不会是一盘美味的食物。它只是一种快感,每每回想起便能催促着自己去进行下一次旅行,从而再次追逐然后又任其消逝的那种快感。
  文中主人公周扬说:“我郑重感谢每个曾在路上陪过我一段的女孩。她们的美妙,只有少数风景能及。她们的存在,只限于某时某刻某景。”这趟土耳其之旅结束后,旅途中遇到过的那些人,或也都会像之前陪伴过他一程的那些女孩一样,成为只限于那时那刻那景的“过去式”。从这个角度说,这部作品,更像是一封吊唁信——向那些走过周扬生命的女人们致敬,向那些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的美致敬。
  





上一本: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佛陀传记 下一本:行家这样买南红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白色土耳其的作者是丁丁,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