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心有欢喜过生活:林清玄经典散文精选


作者:林清玄     整理日期:2015-12-24 18:42:14

*全新选编,兼收经典与新篇
  全面精选林清玄各个时期经典作品,包括《清欢》《欢喜心过生活》《常想一二》《鳝鱼骨的滋味》《夏花之绚烂》等53篇,《桃花心木》《与时间赛跑》《无风絮自飞》《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更获林清玄特别推荐,编排备受认可,读者翘首以待。
  *林清玄认可备至,名家诚意推荐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林清玄的人生禅悟——心有欢喜过生活,亲自作序推荐:“(当作家这种)深刻的幸福,使我能不懈地创作,希望不仅自己有正能量,也能为读者提供正能量,使读者在崎岖的人生路上,有欢喜的心去生活、去闯荡。”
  星云大师、余秋雨、毕淑敏一致支持。
  *图文四色,精致装帧,美文美读
  特别适合闲暇时候捧读,茶香、书香与灵魂之香冉冉上升,暖意自生发。每日一篇,净化世俗生活,世俗也美起来,淡淡泛起光辉来。
  *用顶风迎雨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
  所谓见过大世面,不过就是会讲究,能将就。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应对世间纷纷扰扰,求一安静平和之地,唯有林清玄的文字,能够像清泉一样,沁人心脾。启发心智,转变观念,让每一位读者在阅读中找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本书简介:
  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
  本书围绕“欢喜心”,集结林清玄备受好评的经典作品53篇。在清雅文字和禅意插图的引领中,重探生活原味,启发心灵的敏锐。
  欢喜心是敢于超越自我,虽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忘想飞的心,不忘飞翔的姿势;是坦然承担此刻,生活不在别处,当下的每一刻都活得饱满、有力量,自己亦是风景;是懂得转化苦乐,人生的境遇不可捉摸,心智却可以扭转,心有正念,一切欢喜;是积极融入外境,保持着对世界新鲜而有希望的心情,时时 发射和接受幸福的信号。归根结底,欢喜心是一种敏感,一种韧性,使我们能享受好的生活,也能承受坏的际遇。
  本书还是畅销50万册的口碑佳作《你心柔软,却有力量》系列书,世事维艰,以柔软心除挂碍,以欢喜心过生活。
  作者简介:
  林清玄
   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连续十年上榜“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是国际华文世界被广泛阅读的作家。
   17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出版第一本书;30岁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35岁入山修行后写成的“身心安顿系列”,是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文章曾多次入选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中小学华语教材及大学国文选,更是大陆高考语文试卷的热门材料。
  笔耕四十余年,摹写散落在生活各处的禅机,持续给国人带来清雅的享受和禅意的领悟。
  目录:
  【第一辑身心安顿烦恼平息】
  清欢
  得意的一天
  吃饭皇帝大
  随缘与任运
  采更多雏菊
  人在江湖
  纯心走天下
  步步起清风
  三十岁后始觉悟
  【第二辑放下过后更澄明】
  欢喜心过生活
  检点自己的宝盒
  真正的桂冠
  一心一境【第一辑 身心安顿烦恼平息】
  清欢
  得意的一天
  吃饭皇帝大
  随缘与任运
  采更多雏菊
  人在江湖
  纯心走天下
  步步起清风
  三十岁后始觉悟
  【第二辑 放下过后更澄明】
  欢喜心过生活
  检点自己的宝盒
  真正的桂冠
  一心一境
  如果没有明天
  常想一二
  记忆的版图
  写在水上的字
  转动
  让开心成为一种习惯
  【第三辑 心若香茗静听花开】
  猫空半日
  小千世界
  光之四书
  吾心似秋月
  这一站到那一站
  晴窗一扇
  野姜花
  世界的中心
  【第四辑 处处莲花开】
  飞翔的木棉子
  屋顶上的田园
  莲子面包与油焖香菇
  油面摊子
  孔雀菜
  弹性的生命
  无风絮自飞
  桃花心木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
  【第五辑 以爱为灯】
  鳝鱼骨的滋味
  长途跋涉的肉羹
  过火
  和时间赛跑
  鸳鸯香炉
  情重
  黄昏月娘要出来的时候
  一生一会
  【第六辑 总有群星在天上】
  一味
  家家有明月清风
  好雪片片
  无关风月
  月光下的喇叭手
  岁月的灯火都睡了
  生命的酸甜苦辣
  夏花之绚烂
  走向生命的大美
  前言【自序】作家的幸福
  今年夏天,高考山东卷用我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当作文考题,意外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使我想起,二〇〇六年,我的文章《阳光的味道》被作为全国卷的高考题,也一样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朋友总叫我也发表一点意见,谈谈对自己的文章被延引的感想。
  我也总是说:“感谢命题的老师用我的文章当考题,但就像种菜的农夫只想种出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至于被煮成了什么菜肴,吃的人有什么评价,种菜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不只是高考,中考更多。广东有一位资深的高中教师,曾寄给我一些中考的试卷,说“每年全国的中考试题,林老师的文章最少会出现一百次。”
  这使我感到惶恐和汗颜,因为我写文章时从未想到考试,没想到最后竟影响了学生的升学。何况,好的阅读应该是怀着轻松、喜乐、无为的心情的,如果时时记挂分数,又怎能欣赏美好的创作呢?
  作品成为考试的试题,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使我想到长达四十五年的写作生涯。【自序】作家的幸福
  今年夏天,高考山东卷用我的文章《无风絮自飞》当作文考题,意外地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使我想起,二〇〇六年,我的文章《阳光的味道》被作为全国卷的高考题,也一样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朋友总叫我也发表一点意见,谈谈对自己的文章被延引的感想。
  我也总是说:“感谢命题的老师用我的文章当考题,但就像种菜的农夫只想种出最好吃、最有营养的菜,至于被煮成了什么菜肴,吃的人有什么评价,种菜的人是无能为力的。”
  不只是高考,中考更多。广东有一位资深的高中教师,曾寄给我一些中考的试卷,说“每年全国的中考试题,林老师的文章最少会出现一百次。”
  这使我感到惶恐和汗颜,因为我写文章时从未想到考试,没想到最后竟影响了学生的升学。何况,好的阅读应该是怀着轻松、喜乐、无为的心情的,如果时时记挂分数,又怎能欣赏美好的创作呢?
  作品成为考试的试题,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使我想到长达四十五年的写作生涯。
  有人问我:当一位作家,最辛苦又最幸福的是什么?
  最辛苦的是走向了一个孤独的旅程,人生不论欢喜或苦痛,都是自己在孤灯下完成。纵使有人分享,也是很长时日以后的事,不像歌者在舞台上唱歌,立刻能得到欣赏和掌声。
  因为孤独,所以要鼓舞自己的热情,要坚持自己的意志,要怀抱自己的理想。
  我想起,青年时代,曾在一家杂志社写了一年的专栏,年终的时候,老板送给我两本稿纸,说:“我们的杂志一直在赔钱,所以没有钱付给你!”第二年,我继续给他们写专栏。这样的热情与坚持,现在很少有作家做得到,能努力超过四十年的,就更少了。
  幸好,作家不是只有辛苦,还有很深的幸福。
  作家为了什么幸福而努力呢?
  首先,是不断地寻找思想的更高境界。就像爬山一样,从山谷到山腰,再从山腰到山顶,每一阶段的体悟与风景都是不同的。一般人的思想锻炼都是到学校毕业就结束了,作家不同,他可以一直向上攀登,直上高峰。
  ——这正是禅说的“高高山顶立”。
  其次,作家的幸福来自不断探索心灵更深的可能。特别是散文作家,因为写作,必须每天面对、整理、回观自己的心,一点一点地深入,如实地看见自己的心。由于每天静视自心,所以能自反而缩,一往无悔,在众声寂寂之时,维持自己的高音;在众声喧哗之时,还努力唱出清明之音。
  ——这正是禅说的“深深海底行”。
  作家的第三种幸福,是能与有缘的人分享人生。
  我有许多作品被收入小学的语文课本,像《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鞋匠的儿子》《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收入中学课本的就更多了,像《生命的化妆》《梅香》《清净之莲》……二十年来,读过我文章的孩子何止亿万?这些作品,有些是三十年前写的,有些是一二十年前写的,现在却能和无数的人分享,长夜思及,每每令我感动不已!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工作,会比作家幸福呢?
  ——这正是诗人所言“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这三种深刻的幸福,使我能不懈地创作,希望不仅自己有正能量,也能为读者提供正能量,使读者在崎岖的人生路上,有欢喜的心去生活、去闯荡。
  长江文艺出版社曾出版过我的选集《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最近又编了《心有欢喜过生活》与读者分享。我想到四十几年来的写作生涯,深深感受到作为作家的幸福。此作为序言,并祝福读者能有更欢喜、更圆满的生活。
  林清玄
  二〇一五年冬天
  于台北双溪清淳斋
  静读着林清玄,便半参半悟了禅的淡泊与清宁,在四季的流年里,温婉着心事。
  ——网友@阿云的精彩
  中考成绩发布,考的不理想。翻开这本书,心才安静下来。他说屋里的小灯虽然熄灭了,但我不畏惧黑暗,因为总有群星在天上。想了很久的分数好像一下子就释然了,澄澈的湖水在心中如明镜般指引着我。
  ——网友 Aclaire
  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好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补壁。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练书法了。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两成是如意的、快乐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们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两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宽,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了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我被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所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里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难得。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了宠辱不惊的本事,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了生命中积极、快乐、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常想一二”的观想,乃是在重重的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的红尘里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浮出水面,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综合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作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这是为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原来,苦难对陷于其中的人是以数量计算,对超越的人却变成质量。数量会累积,质量会活化。
  既然生命的苦乐都只是过程,我们何必放弃自我的思想去迎合每一个过程呢?
  所以,静下心来想到从前的时候,要常常想那些美好的时光,追忆那些鎏金的岁月与花样的年华,以抚平我们内心的忧伤。
  静下心来想到未来的时候,要常常思及未来的美丽梦想,在彼岸、在黄金铺地的国度,到处都有美丽的花朵与动人的乐章;在走向净土的路上,有诸菩萨与上善人相伴相扶持,以安慰我们在俗世的苦痛。
  在不思及过去与未来的时候,就快乐地活在当下,让每一个当下有情有义、发光发热、如诗如歌!
  我常常在想:达摩祖师渡江的“一苇”,不是芦苇,不是小舟,也不是什么神通,而是一个思想的象征。象征在人生的险海波涛中若能“用美思维”,“以好静心”,纵使只有一苇,也能无畏地航行了。
  鳝鱼骨的滋味
  在北京,刚刚飘起小雪的日子,听说更北的地方还有一波寒流将至。北京人对北方来的沙尘暴感到厌烦,对寒流则是早有准备。
  围炉吃火锅,是对寒流最好的准备了。在水汽蒸腾的火锅店,人人面红耳赤,有的还冒着大汗,吐出的烟气则在玻璃落地窗上结成浓浓的雾,外面的景物一时隐去,只剩下明灭的车灯疾驰照射。
  我喜欢雾气迷离的火锅店的感觉,尤其是没有太多现代装潢的火锅店,依稀使人回到朴素而单纯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的商业,没有那么多的庸俗,没有那么多的烦琐与刻板。
  有的,只是一片活气。
  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气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面前,叫我点一些菜。
  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
  跑堂的过来,看了看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老师怎么爱吃鳝鱼呢?”北京的朋友问。
  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那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我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高,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这还不打紧,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
  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用的固然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油锅时忽然就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吃完火锅,在飘着小雪的北京街头漫步,想到我们的生命正是这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我想到,也是飘着细雪的寒夜,我在日本旅行,搭巴士从大阪到东京,在中途的休息站,有小摊在卖“炸鳗鱼骨”。
  原来,日本人爱吃鳗鱼饭,剔出来的鳗鱼骨弃之可惜,有人收集鳗鱼骨油炸出售,竟成许多人爱吃的美食,甚至在日本有很多连锁店。
  我买了一包,坐上巴士,继续去往东京的旅途。车子高速前进,我品尝着这包五百元日币的鳗鱼骨,大为吃惊——与我的妈妈炸的鳝鱼骨,滋味一模一样,香、酥、脆。
  巴士高速前进,公路边的灯火如流,思及岁月也是如流,生命里也有许多忧伤的寒夜。我强烈地想念妈妈,想念妈妈如何勤俭持家、照护我们长大,想念鳝鱼骨的滋味。
  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
  





上一本:浮生梦 下一本: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心有欢喜过生活:林清玄经典散文精选的作者是林清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