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


作者:马清华     整理日期:2021-12-17 04:43:09


  本书以语言中最简单、原始的结构关系之一即并列关系为对象,探讨了该结构在可联性、有序化、繁简互换、关系值的变化与维持、标记化等各种形式组织或意义组织方面的内在作用因素,尤其注意考察其中决定性常量和干涉性变量的分别以及它们内部或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对并列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揭示了其内部的自律、竞争、协调、优化等机制和作用规律,是“语言自组织理论”的一项有深度的专题性研究。
  本文以语言中最简单、原始的结构关系之一即并列关系为对象,探讨了该结构在可联性、有序化、繁简互换、关系值的变化与维持、标记化等各种形式组织或意义组织方面的内在作用因素,尤其注意考察其中决定性常量和干涉性变量的分别以及它们内部或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对并列结构的句法语义研究,揭示了其内部的自律、竞争、协调、优化等机制和作用规律,是“语言自组织理论”的一项有深度的专题性研究。
  以往对并列结构的研究主要是静态的,缺少动态研究,而且系统性不强,不了解各种理论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更不完全清楚形成这诸如此类联系的动力是什么。不清楚这些联系及其成因,实际上也就不可能真正弄清并列结构各项特征的实质。
  语言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认为,语言系统任一因素的变化会引发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础,对并列结构的句法语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动态研究。围绕着四种类型的子系统:结构S,项目I,标记M,认知(包括经验、意志、理解、记忆等)c,得到从S出发或者到达S的六种重要向量,在这六种向量下,可列出“吸收、控制、值变、取配、外设、适应、组联、有序化”等作用关系。全文分“绪论、组联、语序、值变、标记和结论”六部分,外设跟内设相对,几乎贯穿所有的作用领域,因此散见于组联、语序、值变、标记各部。适应和取配稍有涉及,散见于组联、语序、值变、结论各部。适应与组联相对,前者关注对外可适性,后者关注对内可联性。取配讨论并列结构的公因子提取和毗邻项分配的条件。
  “第1部分绪论”交代了以往在并列结构的研究方面所达到的理论水平,即在并列范围、并列项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标记之问的关系、结构与外部句法环境的关系诸方面的基本认识;交代了本文研究的任务;交代了自组织理论基础,尤其是它的动力系统(包括系统变量、系统动力学和自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并导出我们要加以探讨的组联、有序化等所有的作用关系。这部分还对并列结构作了界定,分析了并列结构的类型,得出了一些重要而基本的范畴和术语。
  “第2部分组联”从词并列入手,分析了项目联成并列结构所需的条件,得出在并列组联条件上,“紧联式严于松联式,无标式严于有标式,内设式严于外设式”的三个基本结论,然后用词并列以上各层级的并列结构进行验证,同样得到了证实,表明这三个基本结论具有句法层级的超越性。在“紧联一松联”和“无标一有标”这两向量下,停顿和标记成分表现出致联力和竞争控制力。这也是所谓汉语以虚词为主要语法手段之一的理论依据。在“内设一外设”这个向量下,对类下词语外设和偶选外设这两种外设并列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无论哪一种偶选外设(包括赋值外设、赋格外设、赋核外设、赋类外设和赋式外设)的并列结构,都是因为在句中其他成分的选择限制下被赋予了可联性。
  “第3部分语序”在对语序进行了崭新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指出,外设序和感知度递降、由先至后这两种语义前于序属贯通序,其他语序类型均属狭隘序,并进而探讨了语序势力范围形成的原因。这部分还分析了并列结构有序化原理,指出兼容、竞争、僭越、加权、轮替、筛选等是有序化过程中处理语序冲突或协调问题的方式,语序的自由度存在一条与“子句并列一语并列一词并列一语素并列”级别降等相对应的“自由一凝固”的连续统。
  “第4部分值变”着重论述了述谓性并列关系偏移和控变的轨迹、机制,证明了经验推论或项目均衡格局的破缺可导致它向承接、转折等非并列关系偏移,揭示了对偏移活动形成干扰的其他各种助成因素或约束因素。控变分析发现,并存并列和同时并列是基级并列关系,列举并列和交替并列等是次高级并列关系,筛选并列等是高级并列关系。高级或次高级并列关系合法地消去标记后,往往均可最终还原(reduce)为基级的并存并列或同时并列。
  “第5部分标记”从控制和吸收两方面,论证并揭示了关系标记跟句法结构的各种意义交互关系,指出标记的控制作用表现于句法、语义、语音等各个层次,其句法控制作用包括致联控制、语序活化、竞争控制、完句控制等,语义、语音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优化控制(如语义优化和节律优化),论证了吸收机制的机制,具体包括渐变性语法化与突变性结构演化的关系,吸收方式和吸收条件。吸收方式有随控吸收和兼容吸收两种,随控吸收包括致联吸收和竞争吸收,兼容吸收包括全兼容吸收和半兼容吸收。语义灌注、语义共振和经验推论是吸收的三个条件。单标语法化有外变和内变两种方式,单标内变轨迹的有关研究验证了第4部分结构关系值变轨迹的有关结论,偶标的格式化讨论了偶标的类型、特征及获得格式资格的条件。
  “第6部分结论”对全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融合,从语言自组织这个更高的理论层次上进行了高度归纳和提炼,勾画出了并列结构的自组织动力系统。
  本文的主要创新、意义和特色:
  1.在旧有理论粗浅涉猎过的领域(如“组联、语序、标记”)展开了全新而具创意的细致分析,在旧有理论未曾涉猎过的领域(如“值变”)展开开拓性研究,揭示了蕴涵其中的动态规律。
  2.在扎实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揭示了“结构、项目、标记、认知”这四种要素的内在有机联系。比如“第4部分值变”所谈的“偏移”跟“第5部分标记”的“单标语法化”互相印证,又把它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总结出结构关系标记化的内在原理。
  3.在自组织理论基础上对并列结构进行了创新性研究,揭示了语言内部的自律、竞争、协调机制和原理,是国内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句法结构研究的首度系统尝试,丰富完善了语言的自组织理论,提供了自组织研究的一些实践方法。
  4.并列结构既是最基本、最原始的句法结构类型之一,也是语言发展最高层次上的一种结构类型,好些非并列结构由它偏移或控变产生,对它的研究,为句子复杂化和多样化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于很多工作都是从零做起,头绪异常繁多,考虑时还有不少不周到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上一本:翻译问题新探--基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反思 下一本:好口才构建轻松生活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并列结构的自组织研究的作者是马清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