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


作者:李凡     整理日期:2022-11-24 14:35:04

  《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美国和澳大利亚各自的安全战略、双边的互动和冷战后国际权力结构的变化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回顾了美澳同盟的历史演变,探究了美澳同盟在冷战后得以维系的原因和同盟向多方面拓展职能的趋势,系统分析了美澳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中美澳三边互动及对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和安全格局的影响。《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运用现实主义同盟理论,并结合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同盟理论,对美澳同盟进行理论诠释,得出美澳同盟在冷战后维系和发展的主要动因,分析同盟局限性并预测其未来走势。作者认为,美澳同盟在冷战后的发展呈现看似矛盾的两种趋向:在共同威胁消失的情况下,同盟关系不仅未见削弱,反而巩固和加强;但同盟的分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大,制约了同盟的长远发展。
  美国的全球同盟体系在冷战结束后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获得新动力,发展为全球唯一存在的同盟网络。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澳新美安全条约》1951年签署,标志这一同盟关系形成)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国亚太战略的“南锚”。美澳同盟在冷战时期呈现“威胁主导型”特点。冷战结束后,同盟关系出现“飘浮”倾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同盟关系经过调整,加强了在地区事务上的合作,呈现“地区秩序主导型”特点。“9。11事件”后,美澳同盟获得进一步提升,表现出全面加强的趋势。澳大利亚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历史*悠久和*亲密的盟友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美澳同盟关系正经历深刻的嬗变。美澳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显现,中美澳三边关系互动发生新变化,这些变化对美澳同盟未来走向及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在分析美澳同盟历史演变以及对双边、地区、多边和全球形势影响的基础上,希望用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同盟理论对美澳同盟这一个案进行研究,主要从美澳同盟的构成要素。治因素三个方面着手,试图归纳出美澳同盟在冷战后维系和加强的主要原因。《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认为,美澳同盟仍面临一些限制因素,如同盟之间实力对比的不对称性、利益取向的不对等性,同盟面临“卷人”和“抛弃”的“安全困境”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朝不利于同盟体系的方向发展等因素,都将对美澳同盟关系形成制约。美澳同盟在冷战后呈现出两大趋向:在共同威胁消失的情况下,同盟关系不仅未见削弱,反而巩固和加强;同时同盟间的分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美澳同盟长期可能走向松散。
  《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分为七章。导论部分介绍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视角与方法、主要创新与不足。**章 为美澳同盟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美澳早期往来以及冷战同盟的萌芽、形成和转型。第二章 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澳同盟关系的“飘浮”,分析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和地区形势的重大变化之下,美澳同盟关系“飘浮”的表现和原因。第三章 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澳同盟关系的调整,分析美澳同盟关系调整的背景、动因、表现和特点。第四章 为“9。11事件”后美澳同盟关系再调整,分析美澳同盟关系再调整的背景、动因及主要特点。第五章 为全球化深入发展与美澳同盟的深刻嬗变,分析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下,美澳同盟关系呈现的新特征。第六章 为美澳同盟关系中的“中国因素”,从历史回顾、两国对华政策共同点及分歧方面分析,并研究中美澳三边关系未来发展与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第七章 为美澳同盟关系的理论诠释及未来走向,研究同盟理论及当代美国同盟战略、美澳同盟的理论诠释、美澳同盟的局限性及未来走向。





上一本:农村干部防腐倡廉与监督 下一本:论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冷战后的美国和澳大利亚同盟关系的作者是李凡,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