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從利瑪竇到海德格


作者:沈清松     整理日期:2017-02-19 10:15:46


  司馬遷《史記》載老子晚年見周之衰,西去而後出關,說明老子道家開宗祖師爺老子向異域開放,強調道和聖人的慷慨,走向多元他者。
  跨文化哲學──哲學出自文化、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哲學、不同的文化傳統應透過相互外推,豐富彼此。
  從跨文化的向度,歷覽西方文藝復興以降,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跨文化互動;瞭解基督徒哲學家和中國哲學家彼此之間的交流。
  在哲學外推的歷史中,本書侃侃而談中、西方哲學家如何彼此對話,超越主體哲學與狹隘理性的困境:
  明朝時,第一位被系統引進中國的西方思想家是亞里斯多德。
  利瑪竇:中國其實就是一個世界,中國不僅是一個王國。
  .耶穌會士認為像亞里斯多德這樣一位大哲,也有像中國蘇秦「髮懸樑,錐刺股」的精神,他睡覺時手持一顆銅球,下面放一個銅鑼;當他睡覺時,手一鬆,銅球掉落到銅鑼上,敲出鑼響,於是他就醒來了,繼續用功。
  .利瑪竇嚮往先秦儒家對天的敬仰,他穿著儒服,從壓抑的德行觀來推解「克己復禮」之意。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由於才從中世紀的禁錮中獲得解放,因此「人欲橫流」。人要親近天主,就必須克制肉體慾望,陶成美德。
  .被時人稱為「西來孔子」的艾儒略說:在傳統中國哲學裡有各種名詞來說靈魂,他一方面習取了中國的人性論,並透過天主教及其對亞里斯多德《靈魂論》的詮釋,把人的靈魂與人的精神本性等同,而以此來和中國哲學溝通。之所以翻譯亞理斯多德,是為了讓東海聖人(孔子)與西海聖人(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相逢。
  文藝復興時,第一位被譯介到歐洲的中國哲人是孔子和其倫理智慧。到清朝,法國皇帝路易十四派名數學家白晉到中國來為康熙服務,教學並研究數學和《易經》。
  .耶穌會士介紹、翻譯的經典,主要都是環繞著《四書》、《五經》,認為其中對人整體理性的重視甚至超過西方;所介紹的聖者,主要是孔子。對於先秦儒家所訂下的人文典範最為推崇。
  .萊布尼茲:我認為這是個天定獨特的計畫,今天人類的文明與改良必須集中在我們這塊大陸的兩端,也就是歐洲和中國。中國是東方的明珠,就如同我們歐洲是另一端的明珠一般。
  本書特色
  ★十六世紀明末時,中國的思想與學術在一場驚天動地的典範轉變後,中西方哲人逐漸進行「跨文化哲學」的對話。
  ★中、西方彼此的思想家不斷進行交談,面對西潮,「明季四公子」方以智結交湯若望、畢方濟,又讓自己兒子與波蘭人穆尼閣學習數學。這是一種尊重外邦人差異性的智慧。
  ★傳教士羅明堅抱持著傳教的熱忱與文明的慷慨抵華,利瑪竇因而說「朋友宛自我的另外一半」(《交友論》),平等友善地「相互豐富」彼此的文化內涵。
  ★從利瑪竇到海德格,這兩位西方哲人的心靈映照出不同的東方世界,藉由西方哲學家的眼光,重新認識印象中的中國思想。
  利瑪竇:「中國的領導者是一個具有哲人王素質的皇帝,他公正、智慧、仁慈;中國的君主是在一些哲學家的輔佐下,維持他的統治的。孔子開創的儒家道德傳統哲學,是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準則,個人以其修身,統治者以其治國。」
  海德格將《老子》第十五章之「孰能濁而靜之徐清」、「孰能安而動之徐生」當作對聯掛在他的書房,藉以思考他心中「光與暗」論證、屬於古希臘哲學的傳統。
  名人推薦
  劉千美教授(多倫多大學東亞系教授) 專文導讀

作者简介:
  沈清松
  臺灣雲林人,輔仁大學學士、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哲學碩士、國家發展研究碩士。曾任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當選十大傑出青年。2002年起擔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中華思想與文化講座教授至今。曾任巴黎大學客座研究員、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三次)、魯汶大學與萊頓大學講座教授。曾任國際中國哲學會(ISCP)一任會長與兩任執行長,中國哲學會兩任理事長,目前是國際哲學與價值研究協會(Council for Researh in Values and Philosophy, Washington DC)副董事長。近作有《台灣精神與文化發展》(臺灣商務,2001)、《對比、外推與交談》(五南,2002)、《大學理念與外推精神》(五南,2004)、《對他老的慷慨》(香港中文大學,2004)、跨文化哲學與宗教(五南,2012)。晚近主編著作:Wisdom in China and the West (RVP, 2004), Confucian Ethics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RVP, 2008), Inter-Culturality and Phiosophic Discourse (Cambridge Scholars, 2013), Philosophy of Classical Confucianism (Springer, 2013)

目录:
  第一講 引言--1
  一 從比較哲學轉向跨文化哲學--1
  二 「中」與「西」--7
  三 「西」概念的歷史形成與前現代的中、西互動--16
  四 西方近代性的興起及其定性--25
  五 利瑪竇來華開啟西學東漸的背景與釐清--34
  六 從文化殖民到平等交流--37
  第二講 中西互譯運動的開端:亞里斯多德著作的譯介與改寫--47
  一 亞里斯多德:首位系統引進中國的西方大哲--48
  二 耶穌會士選擇亞里斯多德的原因--51
  三 明末中譯的亞里斯多德作品--57
  四 近代中國哲學史不容忽視的大事--59
  五 利瑪竇等人引進西學的貢獻與檢討--62
  第三講 西學中譯選樣解析:從耶穌會士譯述亞里斯多德《靈魂論》到中國士人夏大常的《性說》--89
  一 艾儒略的《性學觕述》--91
  二 畢方濟的《靈言蠡勺》--104
  三中國士人夏大常的《性說》--112
  第四講 中國經典西譯與西方近代哲學家的回應:理性主義者與啟蒙運動的初興--120
  一 初期在華耶穌會士譯述中國典籍入歐--120
  二 西方近代哲學對中國訊息的回應--129
  三 理性主義者笛卡兒:入境隨俗與慷慨待人--132
  四 馬勒布朗雪:孔子也在神內看見--136
  五 基督徒哲學家和中國哲學家的對話--141
  六 對於中國哲學的六點評述及其與朱熹哲學的比較和檢討--147
  七 關於《和中國哲學家的對話》的小結--156
  八 德國理性主義者萊布尼茲對中國的了解與嚮往--159
  九 吳爾夫與西歐啟蒙運動的初興--172
  第五講 清初中國士人的回應與初融中西的嘗試--178
  一 清代漢、滿皆有融接中西的學者--178
  二 形而上學的視野--181
  三 人性論--185
  四 實踐論--187
  五 夏大常的中國宗教詮釋--195
  六 靈肉二元與顏元、戴震的身體哲學之修正--211
  第六講 批判中國哲學:黑格爾與馬克思--217
  一 從讚頌到批判--217
  二 近代哲學集大成者黑格爾眼中的中國哲學--219
  三 馬克思:堅持道德原則的半野蠻人將興起中華共和國--238
  四 結語--243
  第七講 欲近還遠:馬丁? 布柏與馬丁?海德格--247
  一 馬丁? 布伯:莊子故事與道之教--248
  二 海德格與老子--261
  三 濁與清--265
  四 光與暗--270
  五 本真與他異(外地風光)--276
  六 有與無--281
  七 科技與藝術的鬥爭--290
  八 道與路--293
  第八講 結語--303
  中西人名引得--317





上一本:自由与责任四论 下一本:哲学评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從利瑪竇到海德格的作者是沈清松,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