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新编中国哲学史


作者:劳思光     整理日期:2017-02-19 09:13:32


  《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当今哲学大家劳思光先生在中国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作者通过其独特“基源问题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将上下数千年中国哲学的内涵,条分缕析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每一章节都有深入浅出的说明,其内容正是中国哲学的深层内涵。
  该书80年代初在港台出版,即以其对中国哲学的精深研究和新颖的诠释而广受好评,作者因而名重士林,成为中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该书被公认为是继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该书在港台地区20多年来版行不断,成为学者及大学生研究生必备书。本次在大陆出版,一仍其旧,全书共三卷四册,110余万字。

作者简介:
  劳思光(1927-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湖南省长沙市人,1927年生。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49年后旅居台、港等地,并在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曾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政治大学、师范大学等。退休后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及该校逸夫书院高级导师。他对中西哲学不同传统皆保持一开放的态度,其思想可作早期、中期、晚期之分。早期思想接近德国观念论,其道德哲学于康德尤近,而文化哲学则有浓厚黑格尔色彩。中期思想大致以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断。他专注于中国哲学研究,完成《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在理论上已进而批判黑格尔模式,并转向分析哲学的探索。晚年提出高级语意学之问题,以批判现代哲学思潮,目的则在于重判不同理论语言之功能与限制,从而给不同理论适当定位。对于中西哲学传统的定性,曾就哲学功能分判为认知性与引导性两型。所谓认知性,是指其哲学功能主要摆在建立知识之上;所谓引导性,则要求生命或自我的转化。前者主要涉及智性领域,后者则偏重意志领域。东西哲学的歧异,就在这德智对别的架构下安顿。他认为儒学视文化与人生为一不断实现价值的历程,实现价值的可能性条件为人有自觉心,自觉心的能力表现在能自主地作价值判断和要求实现价值之上。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系统是建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之上的。这样的价值主体,一面以最高自由为设准,一面则展现在能作价值判断之能力和实现价值之意志上,所以工夫就落在呈现及扩充是非之心和贯彻判断之实践意志之上。此一哲学观念实化于文化生活中,即成为“重德文化精神”。综合而言,他的哲学立基于价值主体或自觉主体的究心上,从而推绎出整个道德文化哲学体系。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他从单一主体与并立主体的架构,展现东方重德与西方重智文化的本质及限制,以期“上下通达”之文化精神。

目录:
  中国哲学史第一卷
  论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序言
  壹 已往成绩之探讨
  贰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叁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肆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壹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贰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二)殷民族略考
  (三)结语
  叁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二)殷周关系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肆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式及影响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壹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贰 古代中国思想之重要观念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叁 附论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观念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三)“命”观念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上) 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壹 儒学之源流问题
  贰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学说
  (三)孔子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下)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贰 孟子之学说
  (一)心性论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论
  第四章 道家学说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贰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书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叁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二)庄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与墨辩
  壹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贰 墨子之思想
  (一)兼爱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三)尚同与国家论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叁 墨辩
  (一)墨辩之时代
  (二)《墨经》中所涉及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四)《墨经》中所涉及知识问题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后序
  书目略录
  中国哲学史第二卷
  中国哲学史第三卷
  中国哲学史第四卷





上一本:海德格尔选集 下一本:科学发现的逻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哲学史的作者是劳思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