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作者:巫鸿     整理日期:2017-02-20 19:36:06


  美术史家巫鸿最富争议的学术专著,被誉为“可以与福柯的《词与物》比肩”。
  作为重构中国古代美术宏观叙述的一种尝试,本书沿循两条线索对中国古代美术传统进行界定:一是文化比较的线索,即,首先反思“纪念碑性”这一西方古代艺术的普遍经验,然后通过考察重新定义的“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特殊表现,来探索中国古代艺术的历史逻辑。另一个是历史演变的线索,即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艺术和建筑的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之间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书导论:九鼎传说和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是正文五章,分别为:一、礼制艺术的时代;二、宗庙、宫殿和墓葬;三、纪念碑式城市——长安;四、丧葬纪念碑的声音;五、透明石头:一个时代的终结。
  因为这部书,美术史学界掀起了一场学术上的“科索沃战争”(李零语)。自本书问世以来,围绕本书的内容以及东西方治学理路的大讨论,波及美术史学科以外,绵延至今。今天,提起《纪念碑性》这本书,仍然是一段学术史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公案。
  本书是《纪念碑性》中文版的首次出版。 作者简介
  巫鸿196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1972-1978年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78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0-1987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

目录:
  导论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
  一 “礼器”的概念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
  1 “昂贵”美术
  2 “装饰”与“徽志”
  3 从模仿到综合
  4 装饰的变形
  5 文字的胜利
  三 中国青铜时代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
  一 宗庙
  二 从宗庙到宫殿
  三 从宗庙到墓葬
  四 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
  三 惠帝和长安城墙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
  五 王莽的明堂
  第四章 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一 家庭[一]
  二 家庭[二]
  三 友人与同僚
  四 死者
  五 建造者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倒像与反视
  二 “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三 尾声:门阙
  附录
  插图与地图出处
  引用文献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上一本:無限的網 下一本:荒木经惟的天才写真术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的作者是巫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