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汽笛声声


作者:刘莉     整理日期:2023-02-04 17:04:09


  刘莉,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学教师,现任武汉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武汉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副主任,曾获全路火车头奖章。
  诗和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这一句话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成为近几年网络上最著名的心灵鸡汤。
  三十年前,当我还是个中学生时,我也一样在眼前的苟且中向往着诗和远方。只是,那时的诗意是家里床底下父亲两箱子沉甸甸的书籍,远方则是窗外不远处火车站那给人带来无限遐思的长长的看不到头的铁道线。
  我喜欢看书,特别喜欢看小说。我什么小说都抱着看,这一点很像父亲。我其实并没有看懂小说的什么主题、寓意,我只是喜欢沉浸在小说所描述的虚幻的环境、氛围及人物命运中,我只是更喜欢书中虚幻而美好的一切。
  我喜欢铁路,特别喜欢看站车。我喜欢看迎来送往的站台、无限伸展的铁轨、静默站立的红绿信号灯,还有来来往往的客车货车;我喜欢看车窗外日落日出、月升月沉,喜欢看车窗外飞逝的春花秋月、夏荷冬雪,更喜欢看聚合离别、喜悦伤怀的站车所呈现出的现实中的人生百态。
  后来,远离父母,我由长长的铁道线来到远方,开始现实中苟且的工作和生活。但总是碰壁,总是碰壁,柔软的心被伤得如一层层蚕丝包裹着的僵硬的蚕蛹,这时总会异常思念家,思念父母及亲人。异地他乡,各种书籍陪伴着我度过了孤独而落寞的时光。
  再后来,偶尔看到一些写铁路题材的书籍,想到父母及周边的人和事,总会感慨万千,总会想,也写写铁路和铁路人的工作生活吧。但是人到中年,工作生活就像是一场没有停歇的急行军,很苦很累也很难!人在最艰难时总是不假思索地想找父母,找父母遮风挡雨,慰藉伤痛;同时,看着慢慢变老的父母,总想着忙完这段就可以放慢节奏、孝敬父母。可真到工作快可以放松时,父亲却突然一声不响地走了。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痛和伤怀,同时,感慨生命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和柔软脆弱。那种伤痛真的如万箭穿心。
  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知道父亲爱看书,父亲去世后,我就开始琢磨并写着平凡的父亲及身边平凡的人和事。父亲去世周年,我将小说《汽笛声声》初稿献给了父亲。
  时光如白驹过隙,不觉间,这篇纪念父亲的文字被我束之高阁整整五年,2017年夏,我想,还是把它付印成册吧。有朋友说,作为纪念父亲的文字它已经足够,但是,你更应该写写这些年铁路的变化和发展。
  与五年前的一气呵成相比,修改过程艰难而又痛苦。要翻阅史料,要编撰人物及故事,要虚设情节与场景。写作中,我经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有时,公休周末一连几天在家呆坐书房,有时,写到个别章节会情不自禁泪流不止。修改后的小说里,有火车司机、列车员,还有铁路各层面的管理人员,也有各种身份的旅客,故事有跑车、跳车、还有撞车,等等。我希望通过这些人物及故事来反映新中国铁路,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1981年至2011年三十年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反映为铁路建设和发展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铁路人。
  现在,我把它献给所有奉献铁路、热爱铁路和关心铁路的人们,同时献给自己,只为不给生命留下遗憾。
  生活比小说更精彩。正是有了眼前的苟且,才有了心中的诗和远方,而有时,眼前的苟且其实也就是心中的诗和远方。
  感谢单位和领导,感谢朋友和同学,感谢编辑的肯定和家庭的支持!感谢所有给予我关爱和鼓励的人们!
  也许,我这部小说写得并不好,但是,我这份讲述四十年来铁路人物及故事的心是真诚的。但愿这份真诚能打动读者!
  2012年8月初稿
  2017年12月终稿





上一本:水月亮 下一本:路石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汽笛声声的作者是刘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