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岭南新语


作者:黄天骥     整理日期:2017-02-26 11:59:42


  著名学者黄天骥的日报专栏,获百万读者追读热议;细数岭南典故,笑谈广州故事。
  本书是中山大学教授黄天骥在《广州日报》所开设的专栏《生猛广州 淡定广州》的结集,文章对广州城、广州景、广州人、广州旧俗进行了历史追溯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世事万千变,深藏笔墨间。作者世居广州西关,对广州城、广州人有着深刻的理解,生猛和淡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其对广州文化品位、精神内核的形象概括。散文之外,书中还附上作者有关岭南文化的论述及访谈,是抒情和忆述之外的理性补充。
  这是一本了解广州的好书,不仅广州本土人需要一读,从外地到广州发展、生活或准备到广州去的人也值得去读,读懂这座城市,了解当地文化对融入这座城市的生活有很大的助益。
  【编辑推荐】
  1. 端阳和七夕、打边炉和叹早茶、西关小姐和食夜粥……多少“生猛与淡定”的广州故事尽在笑谈中,世事万千变,深藏笔墨间。
  2. 书中配有近80幅珍贵的广州老照片,让读者彷如穿越时空漫步老巷,感受广州风情。 作者简介
  黄天骥,广州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著作有:《冷暖集》、《深浅集》、《俯仰集》、《方圆集》、《西厢记创作论》、《诗词创作发凡》、《周易辨原》、《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自选集》、《岭南感旧》、《中大往事》、《中国古代戏曲形态研究》(主编)、《中国文学史》(分卷主编),以及校注出版了十多种古代文学作品如《李渔喜剧选》、《元明清散曲精选》等。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广东省文史馆名誉馆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

目录:
  序.............. 郭冰茹
  生猛与淡定
  说“生猛”
  说“淡定”
  岁 时
  东风夜放花千树
  红钱山白甘蔗烧猪
  “掘尾龙拜山”的启示
  赛龙夺锦话端阳
  “七夕”的意蕴
  烧衣祭祀说盂兰
  但愿人长久
  登高重九说风筝
  “冬大过年”及其他
  营造祥和过大年
  从“卖冷”到“卖懒”
  凌波仙子装点春光
  儿童节里说玩具
  城 垣
  六二三路与中大惺亭
  从“7?7”想到和平路
  一寸山河一寸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重温《松花江上》
  挥天下泪壮海军威
  风雨白鹅潭
  广州塔小蛮腰
  长虹卧波又铸辉煌
  天字码头阅尽沧桑
  摘斗摩霄倚栏看剑
  寥寂古牌坊
  三元里前声若雷
  拂晓前的黑暗角落
  金声电影院杂忆
  仁威庙前看卖武
  食 俗
  及第粥的包容与交融
  风寒深巷卖云吞
  “打边炉”的意趣
  “剥皮牛”的滋味
  老火靓汤家的感觉
  牛杂飘香市井风
  艇仔粥和水上人家
  粥粉和学生早餐
  叹早茶的情趣
  踏花归去“马蹄”香
  凉茶的学问
  吃番薯漫忆
  “有它”、“无它”,吃它、用它
  粤 韵
  睇大戏
  电视机今昔谈
  广州的“讲古”
  闻弦歌而知雅意
  南狮醒狮和食夜粥
  足球场上的呐喊
  想起了“月光光”和“鸡公仔”
  话说“西关小姐”
  从“过海”想起
  神龛里的关公
  “游波萝”的含义
  粤语琐谈
  市 声
  记得儿时开学礼
  童子军红领巾
  行行出状元
  从“劳卫制”谈起
  描红练字按部就班
  从斗蟋蟀想到玩游戏机
  从“有慢”到“打的”
  坐公交车的经历
  执子之手与子拍拖
  骑楼的学问
  闲话“趟栊”
  落雨大水浸街
  大榕树故乡情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当年木屐声声
  阳春烟景有书香
  文化公园看攻擂
  宁欺山莫欺水
  论述与访谈
  论 述
  生猛广州论说
  “及第粥”是观察广州人精神的一个窗口
  包容地坚守—— 广州都市文化论
  岭南文化和粤剧的演进
  广东戏曲须与时俱进
  访 谈
  岭南文化就像一锅及第粥,讲究融合
  广东人不是“文化富二代”
  广东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
  应着西装看粤剧
  依靠好皇帝是小农思想
  岭南文化是“不中不西,有中有西”
  羊城之名新探
  后 记





上一本:抓住属于你的那颗小星星 下一本:回顾所来径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岭南新语的作者是黄天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