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可不可以不艺术


作者:[美]蔡文悠     整理日期:2016-12-25 09:04:04


  就像那些火药创作、焰火表演,我也是爸爸的一件艺术作品。
  如今,在这件作品上面,我努力署下自己的名字。
  《可不可以不艺术》一书是作者蔡文悠的成长故事集。
  身为著名艺术家蔡国强的长女,生于东京,成长于纽约,多元的文化背景令她时刻感到格格不入;自小随父母出入于世界各大美术馆及博物馆,艺术就是她的童年,年幼的她收获的只有孤独;频繁参与父亲遍布全世界的艺术创作及颁奖典礼,带来的是缺席课业和与朋友相处的困扰;头顶父亲的光环,她的脚下却是一片阴影。如同那些火药创作、焰火表演,蔡文悠觉得自己也是父亲的一件作品。虽然无法摆脱艺术,但她正努力地寻找自我,建立自己的身份,在自己这件作品身上署下蔡文悠的名字。本书也是她找寻自我的一次尝试,在书中她诚实地记录下父亲的强大影响,自己与家人的复杂感情,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也勇敢探索作为“艺二代”更加独立的生活和事业。
  就像那些火药创作,那些精心编排的焰火表演,那些装置作品,我也是爸爸的一件艺术作品,是他日复一日辛苦琢磨的产物,是他的性格的翻版与呼应。我们有相近的感受。我们都是富于幽默感却又严肃的人。也许我比他更幽默。
  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一切都难以摆脱爸爸的影响。我甚至去读艺术学院,只为能和他有话谈。迄今为止,我的生命就是这样无足重轻。有时,我的艺术就是这样糟糕至极;有时,我就是感到那么疲倦无聊:这就是我作为“艺二代”的生活。
  ——蔡文悠
  这本出色的书能使所有读者获益匪浅,无论年少还是年长,来自西方还是东方。《可不可以不艺术》是一部妙趣横生、富于洞察且无比坦诚的作品,写的是一位内心敏感的年轻女性在名满天下的父亲——“火药艺术家”蔡国强的阴影之下寻找自己的激情、身份和归属感的心路历程。这本书直面个人的体验,同时也在处理最为古老、最为普世性的主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往昔的重负,个性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张力,人对于自我表达的渴望,成功的传承与代价,完美主义的天赋与煎熬。
  ——蔡美儿(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虎妈战歌》作者) 作者简介
  蔡文悠
  1989年生于东京,成长于纽约。自小随父母游遍世界各大美术馆及博物馆,却从未想过做艺术。在成长岁月,她只是无所事事地待在美术馆,以免打扰正在工作的大人。为打发时间,她也帮着父亲布展,后来发挥特长、拍摄父亲的各种布展工作成了常规。因为对于到处旅行、勘察场地感到无聊,她开始用文字记录她的成长经历。她不做艺术,既不画画,也不做雕塑,虽然大学时的专业就是雕塑。她觉得做艺术很乏味,但是她无法摆脱艺术。
  申舶良(译者)
  1984 年生,2008 年起在全球当代艺术领域从事批评、策展、译介工作,2010 至 2013 年任 ARTINFO 中文站资深记者,现就读于纽约大学博物馆学系。

目录:
  推荐序
  代序 怎样防止猝死(并马上成功)
  第一部分 对于成长,美术馆是太过孤寂的地方
  第二部分 朝圣
  埃尔·格列柯
  克里特岛暴乱解析
  葬礼
  一切皆为酝酿中的艺术项目
  威尼斯——不偷不抢的“格列柯大盗”
  不寻常的助理生涯
  古巴双年展
  那些年,我盼着长到二十一岁
  青年岛
  核实
  毕尔巴鄂Ⅰ
  无说服力沟通
  毕尔巴鄂Ⅱ
  那一次,我在“大都会”做演讲
  老城&小镇
  “时装时期”的结束,“存在危机”的开始
  丹麦风景
  马德里
  化身20世纪艺术家
  重聚马德里
  烂艺术
  手上功夫
  格列柯的秋天
  机场的爱与离别
  第三部分 归来
  那一次,我遇见索菲亚·科波拉与托马斯·玛尔斯
  枯坐在飞机上我遭遇了些什么
  雕塑清扫
  艺术学院的老师们
  消磨泉州
  移民圣诞节指南
  70.77美元!
  代后记 对不起,如果我让你感到怕……我自己有时也感到怕





上一本:文化不苦旅 下一本:微观世界的博弈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可不可以不艺术的作者是[美]蔡文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