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痛别鲁迅


作者:孔海珠     整理日期:2017-01-01 11:11:54


  本书由当年亲临鲁迅葬仪的人们拍摄,反映葬仪的全过程。200张照片将集中与读者见面,其中部分照片系首次面世。
  孔海珠介绍说,其父孔另境在鲁迅葬仪中曾担任治丧办事处的“干事”,参加葬仪的几位摄影师在丧事完毕后将拍摄的一些相关照片送给了他,孔另境于是将这些照片粘贴合成专题相册,永志纪念。“我小时候在家里常常翻看这本相册,”孔海珠说,“我就是从这本相册里认识鲁迅先生的。”“文革”初期,相册被作为“四旧”从孔家抄走,后移交上海鲁迅纪念馆保存。近日,由于编著《痛别鲁迅》一书的需要,孔海珠从鲁迅纪念馆将相册中的所有66张照片翻拍下来,加上散落在自己家中的20余张相关照片,一同收入书中。而当她将这些照片送给周海婴看时,周海婴称许多照片他也未曾见过。孔海珠说:“大致算来,书中总共收录了约200张鲁迅葬仪的相关照片,其中近100张是首次向世人公开。”
  对于收录在《痛别鲁迅》一书中的这些葬仪照片,有关鲁迅研究专家认为,它们的确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其中究竟有多少系首次公开,仍待考证。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也表示,由于目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该馆中所藏图片已不仅仅刊于报纸杂志或相关书籍等纸质媒体上,有很多是通过影视片公开发表的,他介绍说,东方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拍摄的专题文献片、上海鲁迅纪念馆拍摄的名为“民魂永在”的纪录片等影视片中,都曾使用过鲁迅葬仪的有关照片。
  孔另境(1904――1972年),字若君,浙江桐乡乌镇人。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与?迅、茅盾等人均有很深的渊源。在两人的影响下,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主编刊物,创作及编著出版作品20部。建国后曾任山东齐鲁大学教授、春明出版社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等职。 作者简介
  孔海珠,浙江桐乡乌镇人。1942年12月出生。作家、出版家、文史学家孔另境之长女,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研究,曾为茅盾撰写回忆录的资料助手,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左翼?上海(1934~1936)》、《聚散之间――上海文坛旧事》、《血凝早春――柔石》、《茅盾的早年生活》(合著)等,编著有《茅盾和儿童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茅盾专集》(合编)、《于伶戏剧电影散论》、《于伶研究专集》、《我的记忆――孔另境散文集》等十余部作品。

目录:
  序
  引言 有来历的书橱,橱里有鲁迅葬仪照相册
  一 噩耗带来的震动,大陆新村9号发丧
  二 文化人奔丧,用各种方式寄托哀情
  三 《死》成了遗言,筹备葬仪,成立治丧委员会
  四 《唁电》的两个版本,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五 万国殡仪馆黑色柩车开了进来
  六 支撑着骨瘦如柴的身体,病况严重起来
  七 十月,生命最后的时刻
  八 十九日当夜,万国殡仪馆守灵
  九 不是寻常的丧葬,也不是沉郁的悲哀,万国殡仪馆开吊
  十 如雪飘般的挽联 如潮涌般的挽歌
  十一 扶柩人和抬棺人究竟是谁
  十二 送葬路上,逶迤不断的出殡队伍
  十三 万国公墓,举行最后的告别
  十四 “掮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葬后事宜
  十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迁葬虹口,仪式隆重
  附录
  后记――追寻历史的细节





上一本:竹内好的鲁迅研究 下一本:假如鲁迅活着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痛别鲁迅的作者是孔海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