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没有旋律的年代


作者:韦伯,范捷平,王正浩     整理日期:2014-08-25 23:10:00

《没有旋律的年代》讲述了:东欧剧变后,奥利弗成了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他在重新认识社会。他旅行的脚步沿着河流延伸,或踏上禁止通行的铁轨,或穿过云霄。他变换着交通工具,走访那些在水一方的城市,无论是淡水之畔,还是咸水岸边,他总在声音悦耳的现时中停泊,如苏黎世、柏林、伊斯坦布尔,或在那恍如大型语义交响乐团般的城市——法兰克福。
  《没有旋律的年代》被文学批评界称为“小说”,但其实只能算作一部实验小说,甚至可以说是“反小说”。阅读这部小说对读者的要求有点苛刻,因为这部“小说”完全缺失小说的基本特征,它不讲故事,没有叙事,也没有一以贯之的群体人物、时间和空间环境,更没有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情节,因此也没有结局。
  作者简介:
  彼得·韦伯,1968年4月出生于瑞士圣·加仑州陶根堡附近的瓦特威尔山地,现居苏黎世。他20岁开始写作,1993年因为处女作《气象员》,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他曾经获得尤尔根一彭多一基金会促进奖、不来梅文学促进奖、阿雷曼文学奖等多项大奖。范捷平,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翻译协会会长、中国外文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理事、瑞士罗伯特·瓦尔泽协会会员,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期从事瑞士作家罗伯特·瓦尔泽研究,获得成果《罗伯特·瓦尔泽小说中的主体话语批评》、《文学与世界的碰撞》等,主编《奥地利现代文学研究》等,译著有Ⅸ散步》、《耳朵没有眼睑》、《过时的人》等,其中《散步》收入瑞士罗伯特·瓦尔泽档案馆,并获得瑞士文化基金会奖金。王正浩,1982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主修日耳曼文学和媒体学,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参与过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现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在读,居住柏林。曾发表文学类文章和译作有:《国、家与存在意识——卡夫卡的(小寓言)之解析》、《罗伯特·瓦尔泽与主体话语批评》、《四川好人》及《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等。
  目录:
  1.睁着眼睛睡觉
  2.被掠走的时光
  3.白色船队
  4.汽船2000
  5.亚历山大蘑菇
  6.单调以及如何让意义和音节跳舞
  7.二十世纪的动物
  8.望远镜
  9.陀罗行
  10.被掠夺的语言
  11.山隘与岩石
  12.去邻国埃及
  13.蓝色的空间    1.睁着眼睛睡觉幕帘盛夏,我漫步在热浪滚滚的法兰克福街头,到处熙熙攘攘。我从火车站出来,想去摩天大楼楼下。我本可毫不费力地走到阴凉点的地方去,可火车站却不断地释放人流,让人流充满整座城市。大街上正在举办民间节日。黑森州夏日的阳光像一支长长的笔,把整条街上的人涂了个遍。我从小巷中的人缝里挤出来,走到了美因河畔。河水流淌,色如茶水,恰如野生植物茶。远方的美因河,绿波泛动,我知道,那是大树将枝干探进了河水,它们为那河水带来绿叶,抽出嫩芽,开着椴树花和栗树花。长长的黑色拖船,由波罗的海方向驶来,朝黑海方向驶去,它们齐刷刷地沿着岸边的绿荫航行。我被人群前推后搡地沿着台阶向上走去。当我站在铁桥上,一艘带有明亮橙色标识的水上警察巡逻艇在水面上拉响了警报。好像没人理它。河对岸,一群人悠闲地在狭长的草坪上安营扎寨,大多是夫妇,或是朋友小圈子,他们抽着烟。没有人在“茶水”里游泳。
     一阵烤鲭鱼的香味飘来。
     我听到从远处飘来半音旋律,景色如编制而成的幕帘,随着节拍,携着暗香波动,扑面而来。一间间厨房里各种餐具飞进我的眼帘。我寻找着这斑斓画面的源头,来到一艘轮船面前,那船上写着一行道劲的字:“伊斯坦布尔号”。它停靠在美因河畔。这是一艘破旧、带有机舱的金属船,白色的。欧式彩旗迎风招展。机舱里烧烤正欢,水手们保持着摇晃的烧烤架和销售摊位间的产销平衡。在香味四溢的地方,巨大的音箱里回荡着各种音乐。孩子们和吸烟的男人们坐在长凳或者自己带来的椅子上,人们以家庭为单位分别围坐在铺在草地上的那一张张大毯子上。
     我排上队,取了鱼片面包,在长凳上挨着一个老人坐了下来。他抽着烟,吐出烟圈的时候嘴里还小声嘟哝着。他大腿上放着一包刚刚打开的香烟:尼罗河牌。我吃着,他抽着,我们的目光穿过那艘铁船,穿过摩天大楼,直直地看着那远方的云层,白色的太阳沉入一片苍茫之中。
     巡逻艇掉过头,鸣着警笛逆流开了回来。艇上站满着身着警服的男人和女人:他们显然拥有执法和超速的特权。“伊斯坦布尔号”随着紧绷的缆绳左右摇摆,朝着一侧剧烈地倾斜。原来,鸣着汽笛的巡逻艇碰到了“伊斯坦布尔号”拴在美因河上的缆绳,那缆绳上原本系着我们心中那一面面美好的幕帘。警笛声不绝于耳,巡逻艇扯下了人们心中的那块幕帘,拖着它前行,它同时也打开了别的空间和视野。那是一个下午,天空晴朗,我在光亮中头晕目眩起来。突然间,鸥鸟在河面上盘旋,近旁货船的汽笛声和空中的喇叭声响成一片。我觉得就像盐在消融、濡湿、膨胀一样。
     伊斯坦布尔,东风,海鸥飞起:一个老人坐在岸边,任由他那红色闹钟的闹铃响个不停,这只红色闹钟就摆在他铺在地上的那张毯子上,旁边还摆放着一些他要出售的小玩意儿。念珠在他手指间转来转去。
    我在栏杆上坐了下来。我认得这种红色的信号,它们是一回事,一大清早它就像脱缰的野马从旅行闹钟里冲出来,直奔我而来,把我吵醒。它们在我的耳洞里攀着明亮的绳索穿行,将白昼与黑夜分开,指引着我的手去打开电灯开关。闹钟将铃声变成无数个细小的惊叹号,唾进午后倦怠的蓝色里,唾进不停聒噪的海鸥之间和巨大船只的号角声中。远处的背景在沉睡中,欧洲那边是清真寺的剪影,面前的水面上有快艇和小船。它们贴着岸边停靠着,船上有人在烧烤,并且不断将烤好的鱼传递到岸上去。鲭鱼和沙丁鱼,成堆的鱼。当渡船靠岸时,溅起的浪花拍打着河堤,被阳光涂抹得五彩斑斓的渔船开始摇晃起来,男人们竭力保持着他们作为渔民天生而来的平衡。此刻,出现了一张整体晃动的画面。甚至就连完全依水而建的亚洲式的火车站看上去也像漂浮了起来。这是一座水上火车站,一个拥有海水动力的火车站。当年德国人铺设了这条通往亚洲的轨道:巴格达铁路,背后是货运港口一座座起重吊机。P5-7……





上一本:人间失格·斜阳 下一本:希区柯克悬念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没有旋律的年代的作者是韦伯,范捷平,王正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