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倾注三农这十年


作者:晁亮     整理日期:2015-01-14 23:39:45

——本书以中国农业、农村、农民在2004-2014年十年间的发展历程为素材,真实记录了《倾注三农》从一部农业电视专题片的创意策划、拍摄制作、播出运作到节目延伸产品开发及“倾注三农”品牌形成的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在破解“三农”难题当中,对土地、科技、税费、金融、教育、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环保、劳动社会保障、就业、民主与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的改革与创新做法以及成功经验;——以文化推动“三农”发展的方式进行传播,为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给农村一线实践者提供了榜样和强大的动力,探索出了一种电视节目策划运作的新思路和农业影视创作发展的新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创建“浓金通”4G移动终端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和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晁亮,曾任《中国改革》杂志福建记者站站长,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改革传播影视中心常务副主任、总编辑,是“倾注三农”文化中心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为“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的创始人和总制片人,其所创意执导的《倾注三农》电视专题节目和综艺节目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行业电视展评”专题类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行业电视展评”综艺类一等奖、第十五届中国行业电视展评文艺类“一等奖”;《倾注三农》专题节目音像制品荣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奖”。
  目录:
  序一
  序二
  关于“倾注三农”
  第1章破解“三农”难题
  重中之重从何抓起
  ——二十集电视专题片深刻创意及运行
  二十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脚本
  第一集一号使命
  第二集重整田畴
  第三集田园楼阁
  第四集路在四方序一序二关于“倾注三农”  第1章 破解“三农”难题 重中之重 从何抓起——二十集电视专题片深刻创意及运行二十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脚本  第 一 集  一号使命   第 二 集  重整田畴   第 三 集田园楼阁  第 四 集  路在四方   第 五 集  联手求富   第 六 集  惠及万民  第 七 集  绿满人间   第 八 集  头顶青天   第 九 集  饱暖天下   第 十 集  点土成金  第十一集  信用生财   第十二集  天敞地阔   第十三集  伟业宏基   第十四集  兴教为农   第十五集  当家作主   第十六集  民生有靠   第十七集  田垄延伸   第十八集  重振异军   第十九集  滋补大地   第二十集  文明之路 第2章  创新“三农”传播创新方式 鼓舞士气 2008’专题文艺晚会形成的缘由《倾注三农》2008’大型专题综艺晚会(台本)附一 《倾注三农》大型专题综艺晚会节目单第3章 探索“三农”寓言风景这边独好 ——2009’“情满海西”专场演出与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倾注三农·情满海西”专题综艺晚会(台本) 第4章 拓展“三农”视野创办专题系列节目 推动新农村建设 ——实现全国超过 500家市(县)电视台同步播出 《倾注三农》电视专题系列节目播出反馈情况《倾注三农》节目在部分市(县)电视台播出时间表  附二 《倾注三农》电视专题系列节目脚本选编第5章 关注“三农”大军    关注新型劳动大军 —— 2011’农民工春节晚会的特色和亮点   “倾注三农·情系农民工”专题综艺晚会暨首届农民工春节晚会(台本)第6章 凝聚“三农”力量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2012’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献礼晚会   “倾注三农·情满大地”主题综艺晚会(台本)   “倾注三农”农村基层先进单位和典型代表人物事迹选登 第8章 十年历程 见证关注    “倾注三农”大事记(2004-2014)  200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姓“农”前言序一
  陈锡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并连续十余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改革传播影视中心和北京倾注三农文化传媒中心创办了旨在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很有现实意义。
   活动自 2004年创办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倾注三农”紧紧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的焦点话题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善于发现基层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序 一 陈锡文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并连续十余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央 [一号文件],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改革传播影视中心和北京倾注三农文化传媒中心创办了旨在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很有现实意义。   活动自 2004年创办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来,“倾注三农”紧紧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的焦点话题深入基层调研采访,善于发现基层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并从独特的视角把鲜活的素材拍摄成专题片、创作成文艺节目,然后通过权威媒体的传播推动着成功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用这种让广大农民既爱看又能看得懂的方式宣传党的“三农”政策,传播成功经验,弘扬先进事迹,鼓舞着再创辉煌的士气,效果很好,深受各界特别是农村工作者、农民和农民工的欢迎。   活动的创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温家宝同志为此亲笔题字,张德江、回良玉等领导同志亲临观看节目,并对宣传活动的政策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及宣传方式给予充分肯定。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办)依据“倾注三农”活动主题先后分别参与主办。   我作为农村工作者中的一员和“倾注三农”活动发展历程的见证者,为此感志,无不体现了“倾注三农”团队持之以恒、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这种用文化凝聚“三农”发展正能量的创新方式更是值得赞赏和提倡。借此机会,我想提三点希望:   第一,希望全社会有更多的“倾注三农”团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 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调研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十一连增,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村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大地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三农”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过大,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动城镇化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三农”问题的解决绝非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持之以恒地倾注社会各方力量才能在不断创新实践中加以突破和解决。因此,希望全社会能有更多像“倾注三农”这样的团队,能够一以贯之地把关注“三农”问题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不断创新方式推动着“三农”事业的发展。第二,希望“倾注三农”团队能排除一切困难完成好已有的规划。2012年 9月,“倾注三农·情满大地”文艺晚会在京成功举办,这台作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晚会在十八大召开期间两次在央视黄金时段播放,赢得了大家的好评。随后,“倾注三农”团队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创建了以“为农民服务,助农民致富,传城乡信息,促共同发展,建小康社会,筑梦想成真”为宗旨的“倾注三农·浓金通移动终端服务平台、以解决那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信息服务不对称及农民生产和生活后顾之忧问题。我看了方案之后觉得值得探索和研究,并将方案批转给了中国农业银行,相信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宜一定会得到农总行的重视、支持和参与。因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整合各方有利资源,利用互联网优势,把中央及地方各种最新“三农”补贴、扶持、奖励政策,最新天气预报及自然灾害预警信息,金融实现存贷转汇支付理财一体化运作、贷款实现一次审核三年循环使用并实现随借随还,种、肥、药、饲料的科学知识和使用及科技致富信息,务工信息及火车票的订退,以及其他农民生产、生活必需掌握的信息,通过“倾注三农”APP汇集至最现代、最方便、最实用、最普及的手机终端上,通过运营商推广的套餐业务免费赠送,或用其他方式免费赠送给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及农民和农民工,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农民需要的,更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性要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我认为,平台的创建不仅可以促进中央“三农”政策得到具体落实,推动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问题,而且对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诚信社会建设及提高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三,希望“倾注三农”团队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关注“三农”并推动发展。“倾注三农”从二十集专题片的创意开始一直立意很高,每场活动都关注“三农”方面的一个主题,且一直坚持至今,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今有些人或团队也在关注“三农”事业,但他们的立足点和目的却截然不同,有的是把自身利益摆在首位,甚至钻政策空子,想从中捞一把,缺乏奉献精神。由此,我就更加看重“倾注三农”这个团队,因为他们一直在默默地无私奉献着。比如,2004年创意拍摄二十集电视专题片时,起初的创意就是仅仅围绕着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这个主题,这重中之重的工作应该从哪里着手,而当下应该首先主抓什么工作以及怎么抓好,他们就是根据这个创意理出了二十个焦点话题并拍摄成专题片。片中不仅摆出了当时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参队在新一轮改革大业中,为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祝愿“倾注三农”越办越好,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4年12月 21日序  二 高尚全  “倾注三农”是在我担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期间办起来的。当时的设想,是希望有一个展示农村改革成果的窗口,促进农村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没想到这一办就持续了十年,还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得到那么多的关注和好评。为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   “倾注三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本身的重要性。“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三农”问题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直接相关,2012年 2月 16日,习近平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基本稳定,对于维护整个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二是主办团队的认真努力。十年来,以晁亮同志为代表的“倾注三农”主办团队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先是摄制我国第一部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而后又创办《倾注三农》电视专题节目,还举办了多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综艺晚会等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主办团队用自己的努力将一个平凡的宣传工作办得有声有色。“倾注三农”团队创新了以文化凝聚“三农”的正能量,有力地推动着“三农”各项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温家宝为此亲笔题字,张德江、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席观看“倾注三农”综艺晚会,中央各大主流媒体对“倾注三农”综艺晚会进行了大量报道。这些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2013年 11月 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   众所周知,农村是中国改革的发源地,正是有了农村、农业最初成功的改革发展,才使得后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坚实的基础,才驱使城市经济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在后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偏远、信息的闭塞、体制机制的障碍而没有跟上改革发展的脚步,大量的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没有获得适当的保障,没有被所工作的城镇接纳为城镇居民。农村的落后、农民收入的微薄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广泛且顽固地存在于中国大地。针对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经营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金融体系、农民进入城镇定居等等一系列有关“三农”问题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都做了详细的阐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将引发农村改革的又一次浪潮,使中国的农村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在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下行压力很大,房地产、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都呈现出疲态,中国经济发展亟需新的增长极。这个增长极必须既能够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又符合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和大数据产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但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它们要成为新的增长点,必须与应用场景相结合,中国广袤的农村、密集的人口,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也有可能因为互联网而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进程。通过互联网,可以减少城乡信息不对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搞集成创新,探索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和阻挠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这个平台的创建既符合当前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农村发展的趋势。目前,一些互联网企业已开始在农村布局,如阿里巴巴在浙江省桐庐县试点的“一村一淘宝”,另一家叫做翼龙贷的以“三农”为主要业务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提出了“村村有翼龙”的口号,还有一家叫赶街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也在浙江农村进行试点。由此可见,新技术、新体制将给我国的农村发展带来新的重要契机。   “倾注三农”团队必须要把握好这个契机,对有关农村的新制度、新技术、新观念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在总结过去十年成就的基础上,归纳成功经验,弥补不足之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倾注三农这十年》(2004-2014)这本书对过去十年   “倾注三农”举办的系列活动进行了总结,详尽地展示了“倾注三农”自创办以来所举办的各项优秀活动,突出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中国农村改革而言,《倾注三农这十年》(2004-2014)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纪念意义。展望未来,“倾注三农”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不仅仅体现在宣传层面,应该更加有力地参与到科技兴农、知识兴农、文化兴农的行动中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4年 12月 18日前 言   “倾注三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自 2004年创办以来,主办单位先后摄制了 20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举办了多场不同主题的《倾注三农》专题文艺晚会和首届农民工春节晚会等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创新了以文化凝聚“三农”发展正能量的方式,充分发挥“倾注三农”形成的品牌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创建“倾注三农·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探索从根源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后顾之忧问题,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破解“三农”难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得到了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多年来节目分别在央视综合频道、财经频道(CCTV-2)、新闻频道(CCTV-13)、综艺频道(CCTV-3)、军事农业频道(CCTV-7)及部分省(市)卫视台和相关频道,还有全国部分县(市)电视台播放后,社会反响更为强烈。不少观众来电或来信,希望能把“倾注三农”从创意摄制 20集电视专题片到延伸产品的策划运行全过程通过书刊等形式再现给读者,以便相关人士参考学习。为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要求和愿望,加强与同行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促使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关心、支持“三农”事业的发展,我们编辑出版了《倾注三农这十年》这本书。书中叙述了“倾注三农”从创意到品牌形成的全过程,内容涵盖了20集电视专题片的创意背景和全片的运行、各主题文艺晚会及其他系列活动和“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的创办历程,包括创意、运行方式、脚本及取得的成果,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给予出版。本书在电视策划、活动创意、运行思路及创新思维等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共和国诞辰65周年,也是“倾注三农”创办十周年。此时我们出版此书一是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关心和支持“倾注三农”,并对此前十年我们所开展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倾注三农”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谨以此书献给共和国成立65周年。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很多不妥之处,还请读者批评指正。借此机会,我们向10年来关心、支持、指导和帮助过“倾注三农”发展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由衷的谢意!                       编委会                        2014年9月26日“倾注三农”从摄制一部农村题材电视专题片开始,到“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的创建,真正体现了“举全力关注农业”、“倾全力关心农村”、“尽全力关爱农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倾注三农”这十年,创新以文化凝聚“三农”发展正能量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信息服务不对称问题,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
  “倾注三农”这十年,为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倾注三农”在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更加“倾注三农”从摄制一部农村题材电视专题片开始,到“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的创建,真正体现了“举全力关注农业”、“倾全力关心农村”、“尽全力关爱农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陈锡文“倾注三农”这十年,创新以文化凝聚“三农”发展正能量并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农村信息服务不对称问题,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 高尚全  “倾注三农”这十年,为推动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倾注三农”在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彭  森关于“倾注三农”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解决好农业问题,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而且对本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都有着重大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坚持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并连续 10年下发指导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使我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发展,粮食实现历史罕见的“十连增”,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农民人均收入由 2002年的 2 476元提高到 2013年的 8 896元,农村大地到处呈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然而,对于一个农村人口占据绝大多数的 13亿多的中国人来说,解决好“三农”问题并非一蹴而就。虽然农业、农村呈现出大好发展势头,但“三农”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倾注社会各方力量,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情,用更长时间的创新实践和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努力。   “三农”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事农耕。为进一步探索和拓宽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属的改革传播影视中心与北京倾注三农文化传媒中心共同于 2004年始创以践行党的“三农”政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宗旨的《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创办以来,先后摄制了第一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20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创办了《倾注三农》电视专题综艺节目,举办了“倾注三农·情满海西”专题综艺晚会和“倾注三农·情系农民工”专题综艺晚会暨首届农民工春节晚会,以及“倾注三农·情满大地”综艺晚会等大型系列宣传活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务院农民工办、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依据《倾注三农》宣传主题分别参与主办。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分别参与指导工作。    《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的创办,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此亲笔题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时任农业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陈昌智、张平(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李兆焯、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亲临观看综艺节目,并对演出节目的政策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及宣传方式给予充分肯定。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为此做出了重要批示。时任农业部部长(现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时任农业部副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及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等领导同志,分别接受摄制组采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寄语勉励。   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务院办公厅、全国人大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研究室、教育部、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商务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中国人民银行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及国家工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的领导分别出席观看综艺节目。
  《倾注三农》的创办得到了中央权威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广播网以及各相关部委网、地方各级政府网等主要网站对《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都分别给予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财经频道(CCTV-2)、新闻频道(CCTV-13)、综艺频道(CCTV-3)、军事农业频道(CCTV-7),以及部分省(市)卫视台和相关频道、全国部分县(市)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均先后分别播放了《倾注三农》系列宣传节目。搜狐网、新浪网、网易等商业网站也分别对《倾注三农》系列宣传活动作了大量的报道和转载。    从 2013年开始,《倾注三农》针对农村金融服务不到位、信息服务不对称等困扰农民生产和生活以及阻挠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创建了“倾注三农·浓金通”4G移动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是把中国农业银行的惠农卡(贷、转、汇、支付、定活互转、理财等功能)和《倾注三农》提供的中央和各省(市)的“三农”补贴、奖励、扶持政策及致富渠道等生产和生活必需的信息,中国气象局提供的逐小时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预警,以及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订退火车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推出的农业保险业务等,通过《倾注三农》APP汇集至最现代、最方便、最实用、最普及的手机终端上,并通过消费资源再利用专利技术以最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落到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农民和农民工手中,为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倾注三农》已成为我国“三农”领域最受关注的综合工作平台。《倾注三农》将在主管和指导单位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在权威媒体的关注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继续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不同阶段的“三农”主题并展开宣传,在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多应有的贡献。二十集电视专题片《倾注三农》脚本第一集 一号使命【解说】2006年春天,假如我们要在中国大地上找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果说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发展中一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包干”后中国农村发展中又一次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采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洪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农民的收入。【采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津梁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农村的问题解决不了,小康的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采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张庆黎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郑重地提出这个问题,把它作为一项得民心的工程来实施,我感到它有着特殊的意义。【解说】在城市、乡村、田野之上,我们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切的声音。【采访】基层干部农民们都说,农业和农村工作发展的春天又来了。【采访】村民都有这个感觉,别说我有,老百姓都这样说。【解说】这些洋溢在农民脸上的笑容,发自他们的内心,来自广大农民对党中央惠农支农政策的赞许。 【采访】农民农民挺欢迎的‘【采访】确实把我们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重视起来了,应该说共和国成立以来,这次对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应该说是照顾幅度最大的。【解说】当田间地头的心跳与中央高层的脉搏发生共鸣的时候,历史必将在这深刻的呼应中写下震撼时代的诗篇。五十多年前,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生发了这样一种共鸣:焕发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二十八年前,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又一次激发了亿万农民的劳动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打开了局面。【采访】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刘堪天安门游行的时候,彩车都有一号文件,农民觉得最开心,符合他们的要求。【采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陈锡文为什么大家对农业中的[一号文件]印象这么深?当初在改革开放的那个时期,确确实实很多体制上、观念上重大的束缚和困扰,这几个当年的[一号文件],对解决实际问题确实起到势如破竹的作用,力度非常大,农民非常欢欣鼓舞。【解说】二十八年后的今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再次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意愿,这饱含深情的呼唤,也必将引起时代的共鸣。【采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黄培劲我作为长期在农村一线的工作者,我相信农民也好、我们也好,是坚决拥护的,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而且可以说是中国农村自上一次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的第二次重大变革。【采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齐景发  特别是对三农问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施行了一系列非常有利的措施。【解说】[中央一号]文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似乎与“三农”工作保持着一种无法渗透的密约。每当农村出现尖锐问题的时候,[一号文件]就为破解“三农”问题带来巨大的动力和福音。【字幕】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写进[一号文件]。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城乡工农关系。2004年: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说】人们都记得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前“三农“面临的严峻形势,人们依然对当时农民增收困难和粮食滑坡问题记忆犹新。 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采访】中央财经小组领导办公室副主任 陈锡文2003年的时候,农业出现了比较尖锐的问题,就是两个:一个是粮食产量滑坡;第二个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2003年粮食产量减得非常多,只有8600多亿斤。【解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滑坡,粮食价格下跌,种地赔钱的事已经成为当时的普遍现象,农民们纷纷外出打工,许多地方出现了土地撂荒的现象。湖北省京山县钱场镇桥河村六组农民裴良庚,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1988年,老裴最多时种有154亩田,1989年,他被授予“全国售粮模范”称号,在北京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但随着种粮成本的不断升高,老裴感到种粮越来越不划算了,几年前就将承包的田地都退了,2004年,他家只剩下1.2亩责任田了。【采访】 湖北京山县桥河村六组村民 裴良庚我当时种了110亩田的时候,在每年把上缴的税收、税费各种开支抛开后,一年只能剩万把块钱,收入也不是太高。【解说】裴良庚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土地。这片土地成就了他的梦想,但也让他有些伤心。【采访】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张虎林就种粮食来讲,普遍是比较亏的,为什么呢?你可以具体算一下,比如说种麦子,农民为了种麦子,他要耕作,他要施肥,他要用农业生产工具,他要投入劳力,他还要付出一年里边几个月的时间去管理它,这个投入是很大的,好不容易一亩地产那么八九百斤,产一千或者一千多一点,每斤麦子才多少钱呢?【解说】不仅仅是湖北的裴良庚种田亏本,就连东北大地上靠机械化作业的种植大户也连年亏本。【采访】黑龙江种粮大户前几年种地,应该说种二百多亩地,看着基本上不怎么挣钱,这一块去了种子、化肥、农药、机械作业费,包括农业税什么的,基本上去了这些,好像就是不挣钱,每亩地下来得赔个百八十块钱。【采访】中央财经小组领导办公室副主任 陈锡文从1996年的10月到2003年的9月,整整这么长的7年时间,粮价是下跌的,也就是说到了2003年9月份的时候,粮价还赶不上1996年的10月份,那么农民也是理性的,你这个东西价格在跌,我再种它干嘛?越多不是越跌,因此从这个角度去讲,中国的古话叫“谷贱伤农”嘛。【解说】从1997年到2003年,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种粮赔钱,粮食滑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农民增收问题已经成为“三农”的核心问题。【采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杜鹰“三农”问题本质上是个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问题,它的集中表现或者它的核心是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的差距不断扩大,这个问题不解决,对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会带来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比如农民收入上不去,那么农民又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不仅是经营主体,而且又是投资主体,因此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就难以稳定,它就没法再生产;





上一本:破局:破解企业不败密码 下一本: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倾注三农这十年的作者是晁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