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陈乃文诗文集


作者:陈乃文     整理日期:2014-08-16 01:36:50

   《陈乃文诗文集》是著名诗人、词人,上海文史馆馆员陈乃文(蕙风楼主)作品集。《陈乃文诗文集》收入了陈乃文的诗词集《鸣鸾集》、《蕙风楼烬余草》,小说集《我们的证人》,并收入整理者在《持志大学年刊》、《万象》等刊物上辑录的陈乃文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目录:
  整理说明回忆母亲陈乃文诗词鸣鸾集蕙风楼烬馀草集外诗集外词文静安词例言静安词序新旧文学双声叠韵辨自传单毓华先生传遗嘱小说我们的证人梧桐庭院轻烟终天恨疑誓扫匈奴不顾身附录:讣告及悼词讣告陈乃文同志悼词   八弟单声,字律和,为寄父母之创业子。一九五一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律系。与浙江慈溪姚莉莉同学,两人在校时已相互爱慕,携手花间,微步月下,出入于校园中,为同学们所艳羡。后八弟与莉莉即宣布订婚,而泰山泰水见此未婚婿,竞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姚父为沪上当年知名进出IZl商。八弟毕业后即在香港香港大酒店结婚。寄父虽历任法官、律师,清廉自守,加以子女众多,八弟赴欧,随身仅带贰仟美元。后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一九五四年得国际法博士学位,一九五五年再赴英国伦敦大学修博士学位。生活与学费之由来,半由奖学金,半由莉莉筹策,诚贤内助也。古谚云“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商”,八弟长袖善舞,目光敏锐远长,经商如有神助。业馀之暇,喜收藏国画、古董、碑帖、玉石、雕刻,因去欧日久,怀国心切,特别对于中国书画、古玩、珍贵艺术品,一日摩挲数次,藉以解除日间之忙碌。事亲至孝,寄父之弃养,以未能亲自伺奉,引为终身憾事。生女名黛娜(代黑),即永远纪念之意。于一九六四年在西班牙南方罗他城置别墅,迎养寄母,并请阿兄随侍左右。母子相见,喜极而泪流。晨昏定省,八年如一日。寄母于一九七二年十月仙逝,暂厝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拟归葬祖国,与寄父合冢。
     今年九月,作人专程回国赴姑苏谒墓,则乱草丛生,墓已无迹可寻,盖已毁于十年内乱。对于国外游子之心情,将何辞以解。八弟状貌与乃兄各有千秋,兄既有玉树』临风美誉,则八弟富书卷气,眉目清秀,为中国美男子型,与莉莉璧人一双。极似京戏《群英会》中之周公瑾,戎装既卸,小乔初嫁,燕居寝室,羽扇纶巾,潇洒出尘。
     八二年春节,寄我贺年卡,祝健康长寿,后会有期。
     有二子二女。
     长女爱娜,伦大艺术系学士,嫁无锡徐腾英建筑师。
     幼女黛娜,伦大建筑系学士,嫁河北钱法仁,法国文武大学高材生(已有一于一女)。一九八二年四月为长子家骏与潮州马清瑜女士结婚礼,在伦敦举行,喜筵设伦敦海德公园大酒店。幼子家福,在英执业医师。知命之年,已不用为儿女操心,可谓有福之人矣。
     九弟单壮,于祖母弥留时遗命继承于四叔父,甫弥月即赴天津四叔家,四叔父爱如己出。后四叔父庶出子女多人,乃于抗战胜利后,九弟仍旧归宗。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一九六二年来西班牙经商。于一九七九年娶妻罗茜,生一子名爱德。
     十弟单憨,在我记忆中尚属童稚,今已强仕年华,聪慧过人。
     在校成绩名列前茅,最得寄母之宠爱。于一九六三年赴西班牙经商,一九六五年娶华侨厦门杨瑶英为妻,婚礼在马德里举行。
     生一子一女,均在马德里求学。
     寄父母生十子女,孙辈二十七人,曾孙、女等廿一人。
     先父于一九二六年自钱塘归里,患半身不遂,闭门养疴,不幸庸医杀人,误投药石,三年后以脑溢血逝世。先父有遗妾数人,丧事终了,风流云散。
     我姊妹三人奉母来沪,初不知寄父母近在咫尺,同居沪西英租界。此时寄父已为上海名律师,震旦大学、三吴法学院、上海法政学院等处教授。有时在友朋筵席间会见,不相识也。盖我虽少小离家,乡音全改。又因遍游长江上中下游,语多楚音,或操普通话,再无法知我为何许人。寄父心细如发,遍觅掌珠,多方寻求。先令三妹秀娴来治中读高中,以家长身份来校会晤数次,见面心有灵犀。某日偕寄母同来,谓治中有园林花木之胜,携荆室来赏。邀至会客室,寄母细问家世里居,答先父已弃养多年,现侍老母。寄父母相视而笑,兴辞归。
     逾月,因营救七君子,愚夫妇在上海新雅酒楼宴请司法院副院长覃理鸣先生,陪客有寄父、况蕙风入室弟子赵尊岳伉俪。赵之尊人惜阴老人为两湖总督张之洞言昕计从之幕僚,士林中有“两湖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竹君”之谚。赵府离治中女中近,其女儿举之亦我女弟子也。赵夫人言谈之间,十分激动,甚至痛哭流涕。覃谓:“我系副院长,上有居院长,更上有最高当局。但七君子必俯顺民情,设法释放,不能限以时日。”酒酣耳热,赵夫人大醉,呕吐狼藉,先外子张中楹送覃与赵氏夫妇先行,馀客亦散。我陪侍寄父,出马君武先生近作诗一绝呈寄父月旦,诗云:“破家亡国始甘休,揽镜呼谁砍此头。别有幽怀慰孤独,留芳遗臭总千秋。”此时四座无人,寄父日:“且莫论马公诗,君乃我之寄女也。”此时寄父已薄醉,面如经霜红叶,我愕然认为醉后言,未敢深信。归而问诸先母,母曰:“事诚有之,逊清末季,汝父人京考京官,有好友未婚,别时以汝寄之,尚有寄名,我已不能忆。我脑海中以为姓安,不知乃系单公。我为儿贺,汝寄父法学渊博,蜚声沪滨,海上知名。儿今无父而有父矣!”于是择日补行仪式。
     此时寄父母已儿女成群,大妹已嫁吴克斌工程师,二妹以下皆在求学,陈企农五妹夫以待馆甥住岳家,见我腼腆,面微晕红,一堂笑语,声闻户外。邻家认为有喜庆事,寄父笑日:“诚有喜事,合浦珠还。”旋请寄父为治中女中校董会主席。上海私立女中立足甚难,有公立、有教会创办之女塾,如中西女学、圣玛利亚,皆有数十年之历史。我得寄父筹划,如新篁绿竹,桃李盈门。寄母长我不满十岁,名为母女,情同闺友。家中事无大小,细语商量。
     前述诸弟妹之婚嫁事,大半系寄母告我者。不两年而“八一三中日战事爆发矣。P150-152





上一本:美在身边 下一本:唐诗说稿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陈乃文诗文集的作者是陈乃文,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