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唐诗三百首导读


作者:上官紫微     整理日期:2014-08-16 01:32:11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书针对市场现状和读者需求,以最经典、最流行的唐诗选本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底本,按作者分类重新编排,对入选的诗歌篇目进行适当增删,并辅以注释、名家点评、导读三个板块,使读者既能通过精彩的导读语细细品味整首诗作的纯美意境,又能循着名家的视线,直击作品的绝妙之处。
  目录:
  【张九龄】
  感遇二首望月怀远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关山月
  子夜吴歌长干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蜀道难行路难长相思将进酒
  静夜思怨情玉阶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清平调三首春夜洛城闻笛
  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听蜀僧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赠钱征君少阳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
  望岳赠卫八处士佳人梦李白二首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古柏行【张九龄】
  感遇二首望月怀远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关山月
  子夜吴歌长干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留别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蜀道难行路难长相思将进酒
  静夜思怨情玉阶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清平调三首春夜洛城闻笛
  赠孟浩然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听蜀僧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赠钱征君少阳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
  望岳赠卫八处士佳人梦李白二首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寄韩谏议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古柏行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春宿左省月夜
  春望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旅夜书怀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登岳阳楼别房太尉墓蜀相
  客至野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登高
  宿府阁夜咏怀古迹二首
  江汉江南逢李龟年
  哀王孙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八阵图
  【王维】
  青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别渭川田家
  西施咏洛阳女儿行老将行桃源行鹿柴
  竹里馆相思杂诗送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秋夜曲
  归嵩山作山居秋暝过香积寺终南山
  送梓州李使君酬张少府汉江临眺终南别业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酬郭给事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夜归鹿门歌宿建德江春晓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宴梅道士山房过故人庄
  岁暮归南山秦中寄远上人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早寒有怀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塞上曲塞下曲
  芙蓉楼送辛渐闺怨春宫怨长信怨出塞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逢入京使寄左省杜拾遗
  【元结】
  贼退示官吏并序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长安遇冯著夕次盱眙县
  送杨氏女东郊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赋得暮雨送李胄寄李儋元锡
  滁州西涧
  【孟郊】
  游子吟列女操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李颀】
  古意送陈章甫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篥歌琴歌古从军行送魏万之京
  【韩愈】
  山石雉带箭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溪居渔翁江雪
  别舍弟宗一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白居易】
  长恨歌琵琶行并序问刘十九赋得古原草送别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宫词
  【李商隐】
  韩碑蝉凉思落花风雨为有
  夜雨寄北贾生瑶池嫦娥北青萝
  锦瑟隋宫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筹笔驿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
  [重帏深下莫愁堂]春雨登乐游原
  【高适】
  燕歌行有序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
  在狱咏蝉
  【杜审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沈期】
  独不见杂诗
  【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渡汉江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弹琴送上人
  新年作余干旅舍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饯别王十一南游寻南溪常道士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源中丞
  【钱起】
  送僧归日本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赠阙下裴舍人
  【韩】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寒食同题仙游观
  【刘虚】
  阙题
  【戴叔伦】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卢纶】
  送李端晚次鄂州塞下曲二首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喜外弟卢纶见宿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乌衣巷春词
  【张籍】
  没蕃故人
  【杜牧】
  旅宿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赤壁泊秦淮
  秋夕遣怀金谷园寄扬州韩绰判官
  赠别二首
  【许浑】
  谢亭送别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早秋
  【温庭筠】
  送人东游利州南渡苏武庙经五丈原
  瑶瑟怨
  【马戴】
  灞上秋居楚江怀古
  【张乔】
  书边事
  【崔涂】
  除夜有怀孤雁
  【杜荀鹤】
  春宫怨
  【韦庄】
  章台夜思台城
  【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崔颢】
  黄鹤楼行经华阴长干行二首
  【祖咏】
  终南望余雪望蓟门
  【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皇甫冉】
  春思
  【元稹】
  行宫遣悲怀一首
  【薛逢】
  宫词
  【裴迪】
  送崔九
  【李端】
  听筝
  【王建】
  新嫁娘
  【权德舆】
  玉台体
  【张祜】
  何满子集灵台赠内人题金陵渡
  【金昌绪】
  春怨
  【贺知章】
  回乡偶书
  【张旭】
  桃花溪
  【张继】
  枫桥夜泊
  【刘方平】
  月夜春怨
  【柳中庸】
  征人怨
  【顾况】
  宫词
  【贾岛】
  题李凝幽居寻隐者不遇
  【韩】
  已凉
  【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
  【陈陶】
  陇西行
  【张泌】
  寄人
  【郑畋】
  马嵬坡
  【杜秋娘】
  金缕衣
  参考文献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①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③邈云汉④。
  【注释】
  ①将:与、和,音平声。②及春:趁着春光明媚的时候。③相期:相约。④云汉:银河,泛指天上仙境。
  【名家点评】
  这首诗就充分表达他的胸襟,而以“行乐及春”、“永结无情”为全诗主意所在。使无情的明月和影子,和我为有情的交欢。月下独酌,是极静的境界,作者却能招呼明月和影子来作良伴,又从“花”字想出“春”字,从“酌”字想出“歌舞”,烘托得十分热闹,这可以悟到诗文中无中生有的方法。又篇中将“我、月、影”三字交互回环的描写着,又是连珠体的作法。(喻守真)
  他将月亮想象成自己的伙伴,一同饮酒,一同舞蹈。他直是把月亮真正的人格化了。(林庚)
  【精品导读】
  《月下独酌》组诗是李白的传世名篇之一,它由四首诗组成,本诗为第一首,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诗人在花前月下悠闲地享受美酒,因“独酌无相亲”没有能够让他开怀畅饮的朋友。“独”“无”烘托诗人的孤寂之感,优美的环境和诗人寂寞的内心形成了对比,高扬的格调消失殆尽,一种压抑感随之产生。可是,浪漫的诗人赋予原本无情的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以生命,邀它们同饮,将一场原本孤寂的独酌变成了热闹的宴会。
  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对影成三人”的欢乐瞬间转变为孤独。但狂放洒脱的诗人,并没有一蹶不振,在他看来,由原本的无伴相陪到现在有伴相配,虽然还不够完美,但聊胜于无,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点出“行乐须及春”的主题,意指人生需及时行乐,不能虚度时光。第九句至第十四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纵情饮酒,超然于一切之上,忘掉一切利害、忘掉自身的存在,离开尘嚣,与月、影相会在银河之中。
  全诗从独酌的孤独写到与月光、影子“三人”共饮的尽兴;再到分离的悲凉,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知音难觅的悲凉和孤独之感,同时也体现了旷达豪放的情怀,体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的独特风格。
  春思
  燕①草如碧丝,秦②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③?
  【注释】
  ①燕:指燕地,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系诗中征人所在的地方。②秦:指秦地,今陕西一带。诗中思妇居住的地方。③罗帏:丝织的窗帐。
  【名家点评】
  这种诗大抵寓言居多,是假托女子的口气来抒写诗人的感想。这首诗是说女子的贞洁,比喻自己的正直。(喻守真)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吴汝煜)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五言诗。开头两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通过相隔甚远的燕秦两地的春色之景,隐约点出“君”与“妾”空间的遥隔,写出了独处秦地的思妇因景生情,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丈夫,希望他能早日归来的心境。三、四句因头两句而发,利用反常写法,所思之人还归时,思妇非但没有表现喜悦,反而断肠。事实上,这种手法更能体现思妇情感的浓烈:燕地在秦地之北,气候寒冷,春天来得较迟。当秦地桑枝低绿时,燕地春草方碧。征人看到春草萌发,也会开始思念家中的妻子。可是当征人思归时,思妇早已不知多少次魂里梦里地牵肠挂肚了。五、六句,以春风掀动罗帐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未归丈夫的殷切思念。全诗以情寄景,耐人寻味。在看似有悖常情和常理的描写中,深刻地揭示了闺中少妇复杂的心理情感,将思妇心理描摹得丝丝入扣。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①,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②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④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②白登:山名,在今大同东北,汉时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③戍客:指戍边的兵士。④高楼:古代的闺阁,这里指住在闺阁中的妻子。
  【名家点评】
  浑雄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余恕诚)
  【精品导读】
  这是李白边塞征战诗中的代表作,诗歌描绘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表现了戍边战士生活的艰辛以及战士与思妇的两地相思之苦。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四句中,诗人从驻守边塞的征人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他们在天山的西面守夜之时所见到的景象,通过深远辽阔的意境烘托戍边征人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描写征战边境时的场景,突出战争的惨烈,表达了将士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从章法上看,这四句承上启下,实现了诗歌由写景到抒情的转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写征人们眺望着远方的故乡,想象着在家中盼归的妻子趁着月色站在小楼之上凭栏而望,思念着在远方的丈夫。这四句中征人的“苦颜”和他妻子的“叹息”相互呼应,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
  诗人以开阔的视角和胸襟描绘了边地广阔辽远的景色,烘托出远征将士的离别之情、思乡之苦,反映了战争给将士及其家庭带来的不幸和苦难,表现诗人对于边境战事的深刻思考。全诗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感人至深。
  子夜吴歌①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②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子夜吴歌:南朝乐府,属《清商曲辞》,又名《子夜四时歌》,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因起于吴地,所以又名《子夜吴歌》。李白承其体制作组诗四首,此选“秋歌”。②捣衣:洗衣时将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棒槌捶打。
  【名家点评】
  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王夫之)
  《子夜秋歌》,是写女子在秋夜思念远征良人(丈夫)的情绪。“玉关”、“胡虏”等,字面还是不脱边塞诗的作法。(喻守真)
  【精品导读】
  这是一首表现离情的边塞诗,表达长安思妇期盼着战争可以尽快地结束,在外戍边的丈夫可以尽快地回到自己的身边。全诗最为精妙之处在于:诗中通篇没有提及情爱的词,但是其中却饱含了真挚的感情;诗人未对时局进行直接的评论,但却句句不离时局。
  一、二句“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景。秋月扬辉笼罩长安,城中一片宁静,只听得“当当”的捣衣声。在安详的月色下,捣衣声使思妇无法安睡,勾起了她无尽的思念。万户捣衣的时候她却无法为心爱之人赶制秋衣,不是不能做,而是即使做了秋衣也不知要送往何处,这无疑是一种讽刺和伤痛。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将月色、声音和秋风融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思妇对远征丈夫如秋风一样连绵不断的思念。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被思念的征人,但却“见境不见人”,诗人用“玉关情”三个字渲染了强烈思念意境。“总是”二字则是表明思念的深长久远。
  前四句诗人通过烘托和渲染,逐层表现了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最后“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无法抑制的感情。这两句不单是思妇的心声,更是远在边塞戍边的将士们的心声。结尾处的直接抒情,不但没有破坏诗的意境,反而深化了诗旨。
  这首诗通过写妻子对征人的思念,表达了战争不断的年代,人们渴望和平、团聚的心情。全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感动人心。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①,岂上望夫台②。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③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④。
  【注释】
  ①抱柱信:相传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女子约会于桥下,届时女子不来,潮水却至,尾生为表示自己的信实,结果抱着桥柱,被水淹死。这里用以表示常存互信、长相厮守的愿望。
  ②望夫台:传说丈夫久出不归,妻子登台眺望,天长日久变成了一块石头,故名此石为望夫石,妻子所登之台为望夫台。③迟(zhí),一作“旧”,等待。④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东的江边上。《入蜀记》(宋陆游)中称,金陵(今为南京)至长风沙七百里,水流湍急,十分险恶。
  【名家点评】
  这是一首以商妇的爱情和离别为题材的诗。它以女子自述的口吻,抒写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怀念。诗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片断(或女主人公拟想中的生活情景)联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余恕诚)
  【精品导读】
  长干行是乐府旧题《杂曲歌辞》中的一个曲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写船家妇女生活的民歌。李白离开四川游历东南之时曾在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长时间流连客居,期间他熟悉了当地的“吴声”“西曲”,民歌中那些表现商女离愁别恨的曲子深深地打动了诗人。在此基础上,加之多年生活阅历,促成了这首《长干行》的诞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与自己的丈夫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他们相亲相爱,成为夫妻。但是身为商人的丈夫常年在外经商,独自留在家中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诗人将写景、叙事和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语言婉转,节奏明快,感人至深。
  ……





上一本:新农村:一部历史 下一本:精美诗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唐诗三百首导读的作者是上官紫微,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