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今文渊源


作者:刘绪源     整理日期:2014-08-13 23:09:40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可轻松阅读的“散文史论”。
     作者刘绪源潜心十年,对中国白话散文自五四至今的发展作了一次梳理,以“闲话”笔调娓娓道来。“上编”从“谈话风“入手,围绕胡适、鲁迅、周作人三大重镇的不同特色,逻辑清晰地阐明了白话散文绵延有序的思潮源流;“下编”涉足“消费性”一面,细致剖析与林语堂有关的三种半月刊《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一探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散文衍变,并结合编《文汇报》散文副刊经历,论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散文、情感散文、小女人散文、文化大散文等的“中兴与没落”。
     本书引文经典、例证鲜活,让读者在品味之余,形象地感受白话散文的渊源与流变;视角独特、创见颇丰,对白话散文的走向提出了较有价值的设想与展望。
  作者简介:
      刘绪源,作家,批评家。1951年生,现居上海。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现为《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主要学术兴趣在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及中国思想史。著有中长篇小说《“阿憨”出海》《无标题音乐》;现代文学专著《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与《文心雕虎》,并有论文集《文学中的爱情问题》(与宋永毅合著)及《当代散文选析?等;著有长篇随笔《逃出“怪圈”》《人生的滋味》《体面的人生》《你和你的青苹果》《苦茶与红烛》;近年致力于书评书话的写作,已出版书话集《隐秘的快乐》《冬夜小札——刘绪源书话》《桥畔杂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翻书偶记》。目录:
  序鲲西
  上编
  一“谈话风”的诞生
  二文人传统与创作生命
  三一清如水
  四尝鼎一脔
  五在人世的大沙漠上
  六“苦雨斋”的文脉
  七给他们的好世界留点缺陷
  八“鲁迅风”妙处再探
  下编
  九林语堂与“礼拜六”
  十文学市场与幽默实验
  十一从《人间世》到《宇宙风》
  十二京派散文:“即兴”与“赋得”序  鲲西
  上编
    一  “谈话风”的诞生
    二  文人传统与创作生命
    三  一清如水
    四  尝鼎一脔
    五  在人世的大沙漠上
    六  “苦雨斋”的文脉
    七  给他们的好世界留点缺陷
    八  “鲁迅风”妙处再探
  下编
    九  林语堂与“礼拜六”
    十  文学市场与幽默实验
    十一  从《人间世》到《宇宙风》
    十二  京派散文:“即兴”与“赋得”
    十三  女性散文,及散文之大?专杂
    十四  新散文的危机与回归
    十五  谁是五四新文学的对立面
    十六  臆想明天的散文及研究
  跋
  【附】作家、作品、报刊名索引    一  “谈话风”的诞生
      一九二一年六月八日,在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件看起来小得不能再小的事。
      就在那天的《晨报》第七版,登出了一篇仅五百多字的短文,署各子严。当时《晨报》还没有副刊,这第七版不久就将改成“晨报副镌”——这是中国现代报纸副?的“起首老店”,不过那还得再过些时日。
      子严,是北大教授周作人的化名。这篇文章,就是后来被收入《谈虎集》,又被作者全文引入《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的《美文》。文章的立意是经过长期酝酿的,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但文章写得有点匆促,这从文词上不难看出来。
      《美文》一开头就说:
      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其中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批评的,是学术性的。二是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这里边又可分出叙事与抒情,但也很多两者夹杂的。这种美文似乎在英语国家里最为发达,如中国所知的爱迭生,兰姆,欧文,霍桑诸人都做有很好的美文,近时的高尔斯威西,吉欣,契斯透顿也是美文的好手。读好的论文,如读散文诗,因为他实在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中国咕文里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周作人先把外国文学中的这一品种统称为“论文”,再从中分了批评的(学术性的)与叙事、抒情的(艺术性的)两大类,他把后者称为美文。但对称为美文的那一部分,依然视其为“论文”。这是否有点奇怪呢?我想,这与他从“英语世界”里取来此一品种,是大有关系的。英语里,论说文和散文随笔都称为“essay”;但科学性的论文称“paper”,学位论文、毕业论文等正式的“论文”也称“thesis”。周作人所指的显然是前者,也就是“论说性质”的文章,即使是叙事、抒情的美文,也还是带有议论性的。他在后文中也谈到了抒情,谈到了诗,但他强调:“他的条件,同一切文学作品一样,只是真实简明便好。”他还批评了当时《晨报》上的几篇文章是“落了窠臼,用上多少自然现象的字面,衰弱的感伤的口气,不大-有生命了”。可见,即使是抒情,他也以英美散文中的“essay”为指归,要合于广义的“论说”,而不是一味地文人气地“滥情”。
      再看看他在其他地方的论述,我们就可理解得更确切些。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的“导言”中,他之所以全文引入这篇《美文》,目的正是要借此批评当时的一些散文只能够“说得理圆”,却“没有什么余情”。从这里不难看出,他所强调的“论文”的“诗化的性质”,最根本的,还是在“论文”之中,要能容纳这种真实的“余情”。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也就是要写得从容、随意、丰饶,有余味,耐咀嚼。具备了这些特点的,像钱锤书的《旧文四篇》,虽然是说理的,是批评性、学术的,也还是美文;像杨绛的《干校六记》,是记事的,但“真实简明”,没有太多的“自然现象的字面”和“衰弱的感伤的口气”,无疑更是美文。
      那时候的作家其实很有意思,周作人是他们中比较突出的一位,他有了一个想法,就很随意地说出来,每次的说法不尽相同,但想法则是一贯的,这就需要你去揣摩和领会,需要一种感悟,却不能通过他们前面用过的概念作简单的推导。这正是读他们文章的趣味所在。周作人在后来的《近代散文抄》的序言中,对于上述的“论文”和“美文”又有了一种说法:“小品文则又在个人的文学之尖端,是言志的散文,他集合叙事说理抒情的分子,都浸在自己的性情里,用了适宜的手法调理起来,所以是近代文学的一个潮头……”在这里,他用了“个人的文学”、“言志的散文”等,而最令人注目的,还是把“叙事说理抒情”全都包含在这“小品文”里,当然须得“浸在自己的性情里”,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提法。此前不久,在为俞平伯的散文集《杂拌儿》写的跋中,周作人干脆说,自己所谓的“论文”,“或者不如说小品文”。然而,也就在他应郑振铎的介绍选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时,却又说:“对于小说戏剧诗等等我不能懂,文章好坏还似乎知道一点,不妨试一下子。选择的标准是文章好意思好,或是.(我以为_)能代表作者的作风的,不论长短都要。我不一定喜欢所谓小品文,小品文这名字我也很不赞成,我觉得文就是文,没有大品小品之分。”(《(散文一集)选编感想》,载一九三五年一月《新小说》。现已收入《周作人文类编·本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又该怎么理解?我想,他依然是忠于自己的想法而又表达得率性随意的,而他的想法在这十多年中也是有所发展的,可是归根结底,他真正想要提倡?,并不只限于一种体裁,而是一种文风。他在这里列为选择标准的,是“意思好文章好”,“能代表作者的作风”,且“不论长短”。这样说好像有点空泛,好在我们在下面还要说及。    P3-6……





上一本: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下一本:顾城的诗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今文渊源的作者是刘绪源,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