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作者:钱理群     整理日期:2015-11-05 11:01:48


本书简介:
  鲁迅的才华最光辉、最辉煌的表现是在《野草》,可惜《野草》只有一部。
  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鲁迅杂文,但当你想寻找另一种思路,有突破自己的内在欲求,就能从鲁迅杂文里得到启示和力量。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不仅是学术大家,更是多年关怀青年成长的社会活动家。《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是他近两年与青年一起读《野草》、鲁迅杂文的讲稿,也是他决定“告别学术界”“告别青年”后的第一本著作。在这本书中,不仅有他多年阅读鲁迅的心得,更可见其对当今社会的观察和对当代青年的期望。
  作者简介:
  钱理群,一生裁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准备,1939年出生重庆,在南京读小学、中学,在北京大学亲历反右运动;中间十八年,在边远地区贵州安顺小城中等专业学校教书,在社会底层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与北京大学青年学生、同代友人一起,风风雨雨二十四个春秋,并写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归中学和贵州,关注语文教育、西部农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运动,同时从事现代民间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两个空间——贵州与北大,一个群体——中国的年轻人,建立了血肉的联系,其主要连接纽带,则是鲁迅。
  目录:
  出版说明
  上编共读鲁迅《野草》
  一鲁迅的精神历险和语言历险
  ——鲁迅写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野草》:以生命创作,以生命阅读
  ——《野草》在鲁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黑暗的孤独
  ——细读《影的告别》和《希望》
  四鲁迅的精神梦境
  ——细读《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和《题辞》
  五鲁迅哲学中的绝望和反抗
  ——从纵横两个维度解读生存困境和鲁迅哲学
  六新的绝望与新的出路
  七关于鲁迅的问答
  附录推荐阅读——《野草》出版说明
  上编 共读鲁迅《野草》
   一 鲁迅的精神历险和语言历险
  ——鲁迅写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 《野草》:以生命创作,以生命阅读
  ——《野草》在鲁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 黑暗的孤独
  ——细读《影的告别》和《希望》
   四 鲁迅的精神梦境
  ——细读《墓碣文》《颓败线的颤动》和《题辞》
   五 鲁迅哲学中的绝望和反抗
  ——从纵横两个维度解读生存困境和鲁迅哲学
   六 新的绝望与新的出路
   七 关于鲁迅的问答
   附录 推荐阅读——《野草》
  题辞
  秋夜
  影的告别
  求乞者
  我的失恋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雪
  风筝
  好的故事
  过客
  死火
  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
  墓碣文
  颓败线的颤动
  立论
  死后
  这样的战士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腊叶
  淡淡的血痕中
  一觉
  《野草》英文译本序
  下编 共读鲁迅杂文
   一 鲁迅杂文类型化写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二 鲁迅的杂文思维
   三 鲁迅杂文表达的特点
   附录 推荐阅读——杂文二十篇
  论“他妈的!”
  智识即罪恶
  论辩的魂灵
  牺牲谟
  夏三虫
  小杂感
  宣传与做戏
  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捣鬼心传
  文学上的折扣
  现代史
  推背图
  《杀错了人》异议
  夜颂
  推
  晨凉漫记
  爬和撞
  “滑稽”例解
  安贫乐道法
  半夏小集
  后记一鲁迅的精神历险和语言历险——鲁迅写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对目前阅读状态的两个忧虑
  今天来跟大家一起读鲁迅,是为了表示对“同道读书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支持。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强调经典的阅读有很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对现在的阅读状态有两个忧虑: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有它的优越性,我称之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时代,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方式取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当然有很大意义。但网络阅读有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深度,会导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二是由于网络阅读是群体性的,缺乏个体性或个人性的阅读,容易被潮流和时髦所裹挟,这就需要经典阅读。经典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种深度阅读,而且是很个人化、个性化的阅读。今天我来讲《野草》,就是想通过对《野草》的阅读,来帮助大家理解经典阅读的特点、意义和价值。
  我的介绍分三部分:一是谈谈《野草》写作的相关背景,二是文本的细读,三是要讲讲我自己对于《野草》中的“鲁迅哲学”的一些理解和发挥。我首先讲第一部分,介绍一下鲁迅写作《野草》的背景。我们讲背景一般都是指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其实还有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今天我着重讲讲鲁迅写《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鲁迅的两次沉默期
  鲁迅的研究者注意到鲁迅《野草》的第一篇文章写在1924年9月,最后一篇写在1927年。也就是说《野草》的写作时间主要集中在1924、1925和1926年这几年。研究者们又注意到在开始写作《野草》之前的1923年,鲁迅沉默了一年,那一年他写的东西很少,这就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鲁迅的一生有两次沉默期:第一次是晚清民初时期1908--1918年之间的十年。这十年是鲁迅思想最苦闷的时期,因为他正经历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到了尽头的阶段,如何有一个新的开始,他感到极大的困惑。在这十年的沉默里,鲁迅做了两件事:一是沉人民间,一是沉入古代,把生命沉潜到中国传统与民间社会的深处,寻找新出路。然后就有了五四运动时期的爆发,这既是思想的爆发,也是文学的爆发。第二次大概发生在1921年前后,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期《新青年》发生分化的时期,正如鲁迅所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这是一次对启蒙主义的大绝望。
  鲁迅的精神历险:把启蒙的外部危机转化为自己生命的内部危机
  但鲁迅的特点是,他没有把自己所面临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简单归结于外部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反地,他把所有外界的问题都转化为自我生命的问题,他把启蒙的外部危机转化为自身的内部危机。如果说第一次沉默期是鲁迅沉人民间、沉入占代的十年,那么在第二次沉默期,他则把困惑或绝望沉人到自己生命的最深处,进行自我拷问。因此,整部《野草》就是一次鲁迅自我生命的追问过程,这里有希望与绝望的纠缠,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徘徊,生和死的抉择,直抵死亡的追问,向死而后生。他的自我生命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最后一切都转化为文学的新创造。此后,鲁迅最后十年以杂文写作为主体的文学创作,是他的生命和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野草》就是以文学的形式,表达堪称现代中国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承担着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全部艰难与痛苦,这是一个方面。
  P3-5
  ……





上一本:阅人应似阅书多 下一本:张爱玲丛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的作者是钱理群,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