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张爱玲的倾城往事2册


作者:月下、夏志清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3:05

《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
  ◎继畅销书《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后,有关张爱玲个性的解读——从张爱玲笔下人物出发,还原她的思想世界:冷与暖的悖论统一。
  ◎关于人生命题的深入探讨——全书深入剖析宿命、纯粹、虚无、荒谬、爱情、孤独等人生命题,将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与独特性描摹得恰到好处,再现一个小资、时尚、人性、自我的张爱玲。
  ◎张爱玲、周作人研究者止庵、《挪威的森林》译者林少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联袂推荐,给予高度评价。
  ◎作者多年研究张爱玲点滴所得。字字玑珠,以及酷似张氏的文字风格,让作品在饱含内容价值之外,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首先:这本书是张爱玲留给世人的*后的文字记录,是她晚年信件的首次曝光,所以非常有收藏并纪念价值。
  其次:这也是夏志清教授*后的一本书,写完这本书,夏老就离开了我们。他与张爱玲信笺往来上百封,其中包括:张爱玲早期投稿屡受挫败,作品被出版社不认可,在美国生活为什么那么穷?窘迫的情况下她的生活资金来源是什么?感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以及她晚年被虫咬搬家无数次,精神上出现了幻想症等。展现一个世人未曾看到,并真正而长久地注视张爱玲谜样的人生,让痛苦与喜悦所包覆的真相,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信件中浮现。
  这是迄今公之于世的张爱玲信件的集大成者,收录*完整的张爱玲书信手稿,了解张爱玲文学世界及生活侧影。探寻张爱玲私密的心灵角落。
  本书简介:
  《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对人生充满悲剧感;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后面的“可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行来却是从衣着打扮到待人接物,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风头出尽,几乎得到电影明星般的风光,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致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的孤寂。”
  张爱玲的作品直指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世俗生活,处处体现着她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本书是张爱玲的思想传记,从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为线,发现张爱玲的灵魂,她的行事风格和人生轨迹,全书提到宿命、纯粹、虚无、爱情等几个命题。比如宿命是讲一切都是早已被注定了的,这个注定的意思并非简单的指规律性的东西——人总是要死的,它潜在的含义多少得牵扯上神秘主义,比如冥冥中的力量,不可逆转的性格走向,所谓一种性格植种一种命运。宿命论让人绝望,也让人安适,这得看你的人生态度,出世与入世的区别,不争者庄子最逍遥,但平凡的人不是庄子,在世间沉浮就有了某种无力感,卡夫卡、昆德拉甚至安妮宝贝都是写过这种无力感,只是卡夫卡太冷硬,昆德拉又理论太多,而安妮的内容据说只有大学生水平,所以对哲学命题表达最灵动最贴切的人仍属张爱玲。纯粹是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一种状态,无杂念,绝对的纯净,仿佛一种修行的至高境界,人人渴望却不得,这个世界就像盘古开天之初一片混沌,人心驳杂,没有安全感……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一九六三年始,张爱玲在美国开始跟夏志清往复书简,直至一九九四年,这三十年期间的信件,张爱玲写了一百一十多封,在这些信里,张爱玲谈创作、谈翻译、谈出版、谈读书、谈生活、谈友情,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面非常广。通常在每封信后面,夏志清会加上或短或长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通过夏志清老师的眼光,真正而长久地注视张爱玲谜样的人生,让痛苦与喜悦所包覆的真相,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信件中浮现。
  张爱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语」,探寻张爱玲最私密的心灵角落。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告诉我们,如何思辩、如何质疑、如何哀伤、如何劝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试着辨识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纹路,然后,我们终有一天,总算懂得人间的真实。
  作者简介:
  月下,原名高瑞贤,80后新生代潜力作家,张爱玲文学资深研究者,痴迷张爱玲多年,擅长挖掘张爱玲小说中的人性及人文价值。羊城晚报、长沙晚报、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特约撰稿人,曾发表多篇有关张爱玲文学研究的精彩文章。
  夏志清(1921-2013)
  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
  夏志清是学界传奇,没有夏志清的评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便少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这三个闪亮的名字;也正由于夏志清的极力推崇,让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夏志清学贯中西,中英文著作皆极具分量,且影响深远。着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等学术名作,文学评论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等。
  目录:
  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爱恨不如期:遗世独立张爱玲》
  宿命: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
  事实上,一个享乐主义者总是避免使自己的生活被改造成命运。命运吸着我们的血,压在我们头上,它像一个铁球拴在我们的脚腕上。
  ——昆德拉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范柳原说:“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人是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一生一世都不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写《倾城之恋》那一年,张爱玲只有23岁,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加之又生于大家庭的末落时期,看多了人间的勾心斗角、悲苦无着、生离死别,所以说出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的话。柳原应该是她笔下最有魅力的男人,却生得这样恣意放荡,他这些话惹得拿命运作赌注的白流苏恼了起来:“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香港沦陷的时候,悲风长鸣,流苏爬到柳原身边,隔着棉被拥抱着他。这个时候,她想: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她应该懂了,命运的大起大落,即便是他那种无拘束的人,也不能真正掌握的……
  那时候的张爱玲还没有爱情经验,小说里的人却已是把调情的游戏做得这样高超,滴水不漏,不然怎么说是天才呢,天才就是天生的才华,不需要历练打磨便已灼灼生辉。《倾城之恋》里这对自私的男女,各取所需,上演一场精彩又迂回的调情戏。流苏是颇有姿色的女人,姿色也是女人的一种资本。而且,流苏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她当年可以不顾三纲五常的离婚,现在也不会屈就于那些人的威胁利诱,她要赌一赌。殷素素临死前告诫儿子张无忌时说:“你长大了之后,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明明是给七妹宝络相亲,相亲的对象却跟流苏跳了几圈舞。她不是有意的,但她给了她们一点颜色看。宝络虽恨她,在心里也不由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点贱。”
  白流苏不顾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再次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婚姻上,以迟暮美人的残篇断简,去追求一些切实的东西。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大多清醒的可怕,他们把这个世界看得透彻,以至疏于浪漫,不会说什么海枯石烂的誓言,更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不天真,不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指出皇帝的新装是一片虚空。这就成了一场有意思的竞技,推推拉拉,你来我往,谁先开口谁就输。
  调情会上瘾的,如果不是一场车祸,恐怕《两小无猜》里的男孩和女孩那场你敢不敢的游戏会永远继续下去,以互相撕扯对方的心为乐。流苏的游戏将会怎样收场?一开始谁都不知道,不管怎么样,她愿意一搏,不是飞蛾扑火,而是步步为营。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1、张爱玲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欢的事,教书,做研究非其所长。她不与人接触,只能写她熟悉的事,她改写《怨女》、《半生缘》都是说的老上海,揭露中国人的丑陋,不合美国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睐。除了皇冠的稿费没有固定的收入,耽误了看好医生,将皮肤痒当作跳蚤侵蚀,屡次搬家,影响了她的创作力。真为她惋惜。
  2、近来我特别感到时间消逝之快,寒咝咝的。这封信耽搁得太久,明天尽早寄出——其实这时候写着已经天亮了。
  3、爱玲到纽约是来打胎的。难怪没时间,精力和心情来看我太太与我吃午餐了。一个女人即使不爱孩子,怎舍得把自己的骨肉打掉?我猜她是经济不许可,照顾多病的丈夫已很不容易,自己必须工作,哪有余力养孩子?打胎后没有调养,日后身体更坏,影响工作成绩,创作力。我一直认为爱玲的才华,晚年没有发挥,是嫁了两个坏丈夫。
  4、迁居好莱坞后,最让张爱玲感到高兴的,我想是她又进入了“无事忙”的状态。既无公事要办,又不必从事于无聊的中共研究,就不妨多看书,看那些载有点“真人真事”的人类学纪录、社会学调查、历史小说、内幕小说。而且看到了一个逗引她兴趣的题目,她就到图书馆去把与题目有关的书籍,一本本借回家去看,花掉时间之多,“实在使人无法相信”。
  5、到了一九七四年六月,爱玲虽因新旧作品推出较多而声誉更隆,她已整整三年没有一份固定收入的工作,自不免恐慌,因之她“投稿都是为了实际的打算”——赚钱。
  6、信正的消息虽然意外,想起我好两次说他前进,不禁笑了。物价涨,但是我跟你们情形不同,又等于从来没有过固定收入,习惯拿到点钱就留着过日子,也不怎么省,就是不会撑场面。
  7、爱玲自谓“对文艺往往过苛”,我想这是指中国文艺,尤其是现代、当代文艺而言。自己才华太高,本国的同代作家看不看也就无关紧要了。但西洋文学的古今经典作品她实在看得太少,也就不能说因为自己趣味太高而不去碰它们了。
  





上一本:献给孤单、思念、分离的情书2册 下一本:孤身一人离去2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张爱玲的倾城往事2册的作者是月下、夏志清,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